-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患病兩年治療未愈,可能由以下因素導致,包括疾病本身的復雜性、治療方案的不恰當、患者依從性差、未注意生活調理、存在合并癥等。 1.疾病本身的復雜性:某些疾病如慢性疾病、疑難雜癥,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治療難度大。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病因涉及遺傳、環境和免疫等多方面。 2.治療方案的不恰當:可能未選擇最適合的藥物或治療方法,或者藥物劑量、療程不足。像高血壓,若降壓藥選擇不當或未規律服用,血壓就難以控制。 3.患者依從性差:未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復查,影響治療效果。比如肺結核患者,自行中斷服藥易導致耐藥和治療失敗。 4.未注意生活調理:患病期間仍有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熬夜、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等。以糖尿病為例,不控制飲食會使血糖波動。 5.存在合并癥:同時患有其他疾病,相互影響,增加治療難度。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治療更復雜。 總之,疾病長期治療效果不佳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應與醫生充分溝通,調整治療方案,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療效果。
2025-01-23 18: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白塞氏病人的心理護理方法 心理護理方法非常重要。因為白塞氏病的病程比較長,而且癥狀累及多系統的病變,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慌和其他的一些不良情緒。另外,白塞氏病與病人的精神狀態,情緒有較大的關系.精神壓抑,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容易加重病情,因此,患者要注意精神調攝,消除緊張與焦慮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豁達樂觀,有利于體內免疫功能的平衡,便于疾病的好轉。 因本病是慢性疑難病,易反復發作,因此患者應認識到該病的長期性,頑固性,避免情緒低落,心情煩躁.應樹立信心,堅持治療,戰勝疾病。 要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疾病,該病雖然臨床表現多變,病程纏綿遷延.但除少數重癥患者外,如能及時積極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所以,既不要掉以輕心,又不要悲觀失望,須配合積極治療,盡可能盡早控制疾病,減少復發,防止疾病進一步的發展而損害內臟。 飲食起居保持常度,生活有規律,杜絕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避免加班熬夜,切勿過度勞累,戒煙忌酒。 平常應注意做到心平氣和,不要生氣發怒,消除不良刺激,患病期間多注意休息,平常也應保證充分的睡眠。
2016-02-23 05: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根據中醫的傳統理論和臨床實踐,對白塞氏病的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依照不同的癥型,分別采取清熱解毒、清利濕熱、解毒通脈、益氣養陰、補益肝腎等治法,結果表明中醫不僅可以控制潰瘍的反復發作,而且可以調節免疫功能 以往的治療方法只是單純的運用西醫,局部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治標不治本。像您這樣的情況我們采用中醫對癥治療標本兼治才能達到真正治愈白塞氏病屬于口腔黏膜疾病。建議您盡早去專業的口腔黏膜科室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祝您早日康復。
2016-02-23 00: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白塞氏病屬于口腔黏膜疾病,建議到專業的口腔黏膜科接受正規的檢查。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慢性疾病。臨床以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皮膚和眼部病變最為常見,但全身各臟器均可受累。臨床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疼痛,生殖器潰瘍,關節疼痛或腫脹,消化道癥狀,不少人伴乏力、納差、低熱和消瘦等全身癥狀。 目前一些患者為了圖方便、就習慣采用一些激素藥物治療,這類藥物起到緩解白塞氏病的癥狀,但是長期使用下去,人體會產生抵抗力,而且也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更會延誤病情的治療時間;也有不少采用涂抹藥膏和飲食上的調理。這些方法都只能起到暫時的調節,但是次數多了就不起任何效果,還會耽誤病情;所以為了避免這些弊端,我院獨創的中醫治療方法專業治療白塞氏病。因為中醫治療白塞氏病是根據五臟六腑之間的中心,來調理身體,使之趨于平衡,所以最后才能達到治愈的根本目的,不復發,此治療也贏得了患者朋友們的一致認同,并且在醫學界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有其它疑問,請點擊頭像向我提問。我會在第一時間給您答復。
2016-02-22 22: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白塞病? 白塞病(Behcet'sdisease),又稱白塞綜合征(S-S)、貝赫切特綜合征、口一眼一生殖器三聯征等。是一種以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多系統疾病。口腔、眼、生殖器、皮膚為本病的好發部位,可累及多個系統,病情呈反復發作和緩解交替,部分患者遺留視力障礙,少數因內臟受損可危及生命,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因土耳其眼科醫生Hulusi Behcet于1937年首先報道而命名之。以口腔潰瘍為最基本的病損,發生率達100%。皮膚病損、生殖器潰瘍、眼疾發生率分別為90%、80%、40%左右。此外,關節以及心血管、神經、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統的病變,雖發生概率較小,但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其發病原因與免疫、遺傳、微循環障礙等有關,現代西醫學尚無理想控制病情的藥物。BD在地中海沿岸、中東及遠東地區(中國、日本、朝鮮)發病率較高,20~40歲男性多見,在英美等國女性患者比例較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