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占娟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患者好,你的用藥是針對你的痛風的,地塞米松是激素可以用于降尿酸,但是副作用較大,雙氯芬酸鈉腸容片是一種解熱鎮痛藥,主要緩解你的痛分癥狀。尿酸高原因1吸入過多比如動物內臟豆制品啤酒海鮮類食品,2尿酸排泄障礙比如腎臟疾病3嘌呤代謝障礙尿酸過高會引起痛風,痛風一般不發作,發作時關節紅腫痛,特別是進食以上的食品后發作。治療上述的食物盡量不吃,藥物急性期可以采用秋水仙堿和激素,但是副作用較大,緩解期服用別嘌呤醇,平時可以服用小蘇打堿化尿液,以免得尿酸鹽結石。
2018-12-19 18:4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尿酸是體內普林代謝的最終產物,主要由腎臟排出,當尿酸值在血液里的濃度超過正常值(7.0mg/dl);此時的尿酸易沉積在軟組織或關節引發生急性發炎反應.癥狀:一般常見的癥狀是關節處紅腫,發熱,關節變形,疼痛,造成關節炎,痛風等治療包括:飲食治療應避免進食含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豐富;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宜多飲水,以利于血尿酸從腎臟排出.如果還是不能控制癥狀,可選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如別嘌呤醇,可使用非留體類抗風濕藥如消炎痛,布洛芬等,緩解關節疼痛癥狀.
2016-02-22 18:3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朋友:尿酸高很可能引起痛風病,因此以預防痛風病為首任.如果身體僅是尿酸高,那么可以通過飲食調理.是僅尿酸高而無別的癥狀,那么完全不用擔心,只要稍注意飲食即可.即使高尿酸血癥同樣是可以防治的.據對大約40位高尿酸血癥患者的一項跟蹤調查,減少一半飲酒量,堅持以蔬菜為主的飲食調養,三個月后,這些人的平均尿酸值從536微摩/升降低到434微摩/升.由此看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無疑是預防高尿酸血癥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6-02-22 15: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尿酸增高常見于:1)血尿酸增高主要見于痛風,但少數痛風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血尿酸測定正常.血尿酸增高無痛風發作者為高尿酸血癥.2)在細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謝增加時,如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血清尿酸值常見增高.腫瘤化療后血尿酸升高更明顯.3)在腎功能減退時,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可見于腎臟疾病如急慢性腎炎,其他腎臟疾病的晚期如腎結核,腎盂腎炎,腎盂積水等.4)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鉛中毒,子癰,妊娠反應及食用富治療:若關節酸痛,內科治療.定期復查.建議中醫藥治療以提高代謝量,或是以多喝水并服用利尿劑.如不是先天尿酸代謝障礙者,相信可以治愈.少吃動物內臟(肝,腎,骨髓)及沙丁魚,蟹,蝦,菠菜,大腸,等;多吃蔬菜,海帶等
2016-02-22 14: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一般情況血液中尿酸含量超過420umol/L就是高尿酸血癥.不需要藥物治療,可以注意一下食物控制,只有極少數患者需要用藥,可向內科醫師或風濕病專家請教
2016-02-22 11: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尿酸過高就會引起痛風.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后,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需要一些酶的參與.這些酶大致可分為兩類:促進尿酸合成的酶,主要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轉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轉移酶和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黃嘌呤-鳥嘌呤核苷轉移酶.痛風就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這些酶的活性異常,例如促進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減弱等,從而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者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腎臟排泌尿酸發生障礙,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積,產生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血癥如長期存在,尿酸將以尿酸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皮下組織及腎臟等部位,引起關節炎,皮下痛風結石,腎臟結石或痛風性腎病等一系列臨床表現.治療原則:1)合理控制飲食; 2)攝入充足的水分; 3)生活要有規律; 4)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5)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 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建議您用藥的話,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您的程度進行治療.祝您身體健康.
2016-02-22 01: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