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女兒易受驚不敢獨自上廁所怎么辦
女兒三歲了,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讓老人看孩子給嚇的還是怎么的,反正是一有點動靜就特別害怕,在家不敢自己上廁所.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三歲孩子易受驚不敢獨自上廁所,可能是心理因素、環境影響、缺乏安全感、神經發育未完善、受到驚嚇等原因造成的。 1.心理因素:孩子可能較為敏感,對陌生或突發的情況容易產生恐懼心理。 2.環境影響:生活環境嘈雜、不穩定,或家庭成員經常爭吵,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3.缺乏安全感:平時陪伴不足,孩子與主要照顧者的依戀關系不夠穩固。 4.神經發育未完善:三歲孩子的神經系統還在發育中,對刺激的調節能力較弱。 5.受到驚嚇:之前可能有過被驚嚇的經歷,在心里留下了陰影。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創造溫馨、穩定的環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的情況長期沒有改善,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2025-01-26 04: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同伴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愿把孩子往優秀的群體中趕,“正負得負,負負得正”的情況,在教育中也會是屢見不鮮的。所以,最好就是為孩子選擇一個性格開朗、身體壯實、年齡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長待人熱情大方的小伙伴,讓孩子經常與小伙伴在一起玩耍。這樣的小伙伴容易與年齡稍大但膽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樣,而且小伙伴的家長待人熱情大方,保證了孩子去玩時,大人不會干涉。 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煉。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2016-02-22 16: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孩子膽小對以后的影響非常大,要重視!父母要鼓勵孩子去交朋友,多帶孩子出去玩,無論怎樣,不能讓他一放假就一個人在家里,這樣會使他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善與人交流。
2016-02-22 16: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不要總提使孩子受到驚嚇的事。安撫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不停地說話,控制住你自己,盡量少說,只是摟緊他。等他恢復正常后,不要繼續談論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試圖幫他分析什么,“噢,寶貝兒,剛才叔叔把咱們舉到半空,嚇著咱們了是不是?”這樣的話毫無安撫意義,反倒強調了恐懼。除了上述三點,還建議讓環境的變化慢一點,小一點,讓孩子能逐步適應。大多數孩子都能克服恐懼對幼兒和稍大的兒童來說,在生長發育的某些階段,有一種大多數同齡兒共同的恐懼對象,如幼兒害怕小動物、怕突然的響聲、怕雷電、怕黑暗;五六歲的孩子怕另一些東西,如怕單獨睡覺、怕鬼怪故事、怕成人發怒等;學齡兒童由于接觸了很多外界事物,可能會對被人嘲笑、恐怖的影視鏡頭等,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瑣碎事物更害怕一些。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并不是心理問題。但如果未能加以解決,可能因偶然事件產生深刻印象,比如上課答錯問題被同學嘲笑,因而本身對當眾講話有懼怕的心理就會被強化,以致長大后也害怕在這種人多的場合發言。對孩子的恐懼心理應用適當的方法予以疏導
2016-02-22 14: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來看,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是可能是因為平時的生活習慣而養成的,而不敢獨睡都是需要慢慢來改變的,形成習慣就可以了。建議你平時可以多跟孩子溝通,告訴他要學會勇敢,慢慢讓他去適應,祝健康。醫生詢問:
2016-02-22 07: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