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病伴多種癥狀,原因是什么
最近突然發病,全身癥狀輕。時有畏寒,食欲不佳,頭暈頭痛,全身乏力或伴有38°以下的體溫,偶爾可至39°,一般2~3日后好轉或消退。區域性淋巴結可腫大,半個月左右逐漸消退,多不破潰。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突然發病,出現畏寒、食欲不佳、頭暈頭痛、乏力、發熱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可能由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腫瘤性疾病等引起。 1. 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可引起發熱、乏力等癥狀。治療常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統性紅斑狼瘡,會導致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組織,產生各種癥狀。常用藥物有潑尼松、環磷酰胺等。 3. 血液系統疾病:例如淋巴瘤,可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治療可能包括化療藥物如長春新堿等。 4. 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代謝加快,也可能有類似表現。治療藥物有甲巰咪唑等。 5. 腫瘤性疾病:某些腫瘤早期也可能有這些癥狀。 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5-01-25 23: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松毛蟲性骨關節病有以下癥狀表現和體征: 一、癥狀表現: 1、本病患者多在有接觸史后兩天內夜間突然發病,也可延至15~30天發病。該病以全身癥狀輕,局部表現重為其特點。可無或較輕的全身癥狀,時有畏寒,食欲不佳,頭暈頭痛,全身乏力或伴有38°以下的體溫,偶爾可至39°,一般2~3日后好轉或消退。區域性淋巴結可腫大,半個月左右逐漸消退,多不破潰。 2、局部癥狀表現在身體暴露部位,常見為手、腕、足、踝等處。骨關節受累后,急性期出現關節的腫大,局部紅,疼痛,皮溫高及功能障礙。疼痛劇烈,呈持續性刺疼及陣發性加劇,夜間更重,難以入睡。紅腫可以反復發作,以單關節發病為多見,但約有三分之一侵犯多關節。也可表現一個關節的癥狀消退后,另一個關節又發病。多數患者患處出現直徑1~2cm的紅暈,中心可及疼痛的結節腫物,部分病例腫脹的結節可有波動感,穿刺可及粘稠血性分泌物,培養無細菌生長。若病變呈慢性,可逐漸強直,少數病人可出現難愈的竇道及瘺管,甚至并發化膿性關節炎。 3、當骨關節受累發病時,也可伴有皮膚受侵犯的各種皮膚表現,如斑丘疹,風團疹,水泡及膿泡,皮下結節,皮下血腫,紅腫塊等。經治療后,常在一周內退疹痊愈,少數可至數月形成慢性皮炎。也可有鞏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耳廓炎等。有時伴有劇痛性軟組織腫塊。逐漸增大,高峰期為15~30天,隨后軟化,病程約為1~3個月。 4、松毛蟲性骨關節病,發病率高,危害大,常遺留功能障礙,甚至不同程度的殘疾,有的病程可長達1~2年。 以上各種類型的臨床表現,可單個出現,也可兩種或多種在同一個病人的身體上存在,但較多見的還是骨關節炎,占30%~90%。 二、診斷: 1.有接觸松毛蟲及其污染物史,多在接觸后數小時至數天后發病。 2.手、足、腕、踝等暴露部位容易發病。 3.皮炎與一般炎癥不同,皮膚搔癢、皮膚血疹、水皰及皮下血皰。發病快,皮膚紅腫明顯,針刺樣跳痛,持續性,有時陣發性加劇,夜間及午后疼痛劇烈。 4.皮炎之同時或繼皮炎之后,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發亮、紫紅色。關節疼痛劇烈,尤以關節活動時明顯,關節功能障礙。皮下腫塊內有血性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可并發耳廓炎及眼炎。 5.可有血的細胞、嗜酸粒細胞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示心肌損害等。 6.X線表現:需在病后12天才出現骨關節改變。急性期改變主要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骨質破壞和關節損害。慢性期改變主要是骨質增生、硬化和關節強直。
2016-02-21 21: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