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巨結腸術后 3 年大便仍無知覺,可能與神經損傷未恢復、腸道功能紊亂、術后護理不當、飲食結構不合理、心理因素等有關。 1. 神經損傷未恢復:手術可能影響了腸道的神經支配,導致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可通過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來促進神經修復。 2. 腸道功能紊亂:腸道菌群失衡、蠕動異常等。使用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等,以及促進腸道蠕動的藥物如莫沙必利分散片。 3. 術后護理不當:未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應定時提醒排便,進行腹部按摩。 4. 飲食結構不合理: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5. 心理因素: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進行心理疏導,保持良好心態。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以逐漸改善大便知覺。
2025-01-22 19: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先天性巨結腸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旦確診,遲早均需進行巨結腸根治術才能解除癥狀道畸形
2016-02-21 04: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癥(congenital megacolon)又稱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aganglionosis).因Hirschsprun首先對本病做詳盡的描述,故也稱為Hirschsprung病(簡稱HD)。是一種神經峭細胞源性疾病和多基因遺傳病,是新生兒期低位腸梗阻的常見原因之一。其發病率在1/2000~1/5000,男女為4:1。本病有家族性發生傾向,有報道為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