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定立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感染內科
-
風疹病毒抗體IgM陽性通常表明感染風疹病毒,包括癥狀、傳播、檢查及治療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8-12-27 20:33
1.感染提示:說明體內正感染風疹病毒。
2.癥狀表現:發熱、咽痛、咳嗽、淋巴結腫痛及出疹。
3.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傳播。
4.檢查方法:需進一步做風疹特異性Igg親和力試驗。
5.治療措施:患者要隔離,多休息,對癥治療。
發現風疹病毒抗體IgM陽性應重視,及時就醫,遵循醫囑治療。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白天適度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能促進腦神經遞質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動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質量.對有睡眠障礙相關癥狀的兒童.還應注意調整睡眠姿勢和枕頭高低.以保持良好睡眠姿勢(側臥位)和枕頭的適宜高度(10厘米左右).白天常打瞌睡的兒童.夜間睡眠時間會縮短.這是由于紊亂而片段化的睡眠反復覺醒而打斷睡眠.易引起夜間睡眠不安.睡眠時間不足.所以.對白天經常打瞌睡的兒童要尋找原因.采取對策加以糾正.
2016-02-21 15:4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期最常見的睡眠性疾病是夢游、夜驚、失眠及發作性睡病等。其中小兒夜驚和失眠較為常見。小兒夜驚多見于學齡前兒童,常伴夢游。夜驚時病兒突然坐起,呈恐懼和焦慮狀,大聲喊叫、呼吸深、出汗、眼睛凝視某物、無判斷力、不聽勸說,1~10分鐘后逐漸放松入睡。第2天起床后對夜間發生的事無記憶。小兒失眠是指小兒難以入睡或睡不深,稍有響動便自動醒來,不再入睡。但要排除疼痛等因素引起的失眠。有些多動癥的小兒因白天活動過度,夜間也會失眠。還有的小兒白天睡的時間過長,夜間必然睡眠少。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身體和大腦的發育.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睡眠衛生(包括睡覺時不要開著燈.室內空氣流通.睡姿正確.睡前不要吃過多的東西.等等).能夠促進大腦正常發育并得到充分休息.幫孩子放寬心.排除了生理和身體上的因素.父母們就要盡量避免那些可能引發夜驚癥的事情發生.從客觀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壓力.同時.以講故事.做游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他們解除焦慮.放松身心.培養他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親切地陪孩子說說話.或共同聽一段輕松的音樂.也往往能讓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這是避免夜驚的好方法.白天適度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能促進腦神經遞質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動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質量.對有睡眠障礙相關癥狀的兒童.還應注意調整睡眠姿勢和枕頭高低.以保持良好睡眠姿勢(側臥位)和枕頭的適宜高度(10厘米左右).白天常打瞌睡的兒童.夜間睡眠時間會縮短.這是由于紊亂而片段化的睡眠反復覺醒而打斷睡眠.易引起夜間睡眠不安.睡眠時間不足.所以.對白天經常打瞌睡的兒童要尋找原因.采取對策加以糾正.
2016-02-21 12:4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人們通常以為,兒童的成長是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著的,實際上,生長激素在白天只有少量分泌,夜間11點到清晨4點睡眠時,它的分泌最旺盛。所以,臺灣有句諺語“嬰仔眠眠困(嬰兒乖乖睡),一瞑大一吋(一夜大一寸)”,充足的睡眠確實是長高的關鍵。獲得良好睡眠的8個觀念與策略1.認識嬰幼兒的睡眠型態從出生到成年,孩子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日夜合計)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即:出生一周時,需要16.5小時(夜8.5小時、日8小時)、滿月時需15.5小時(夜8.5小時、日7小時),兩歲時需13小時(夜11.5小時、日1.5小時),3歲時需12小時(夜11小時、日1小時)……到18歲時為8.2小時。2.親子同房分床睡很多媽媽覺得“母嬰同床”方便喂奶與安撫寶寶,但小嬰兒容易受成人睡眠時的翻身、上下床、掀被、說話等動覺、觸覺、聽覺的干擾,而中斷睡眠。所以,最好為寶寶準備一張屬于他的床,有助建立歸屬感及安全感,為日后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及培養獨立的性格奠定基礎。3.配合睡眠周期來控制光線光線透過視網膜影響腦內的生物鐘,“晝明夜暗”的環境使腦細胞活動形成規律;但如果環境是“晝夜皆明”,腦細胞的活動會發生混亂。新生兒的睡眠是4小時一個循環,因此,喂奶時間定為4小時一次。喂奶時應開燈,適當的視覺刺激讓寶寶清醒、精神充沛、吸吮有力,多看多聽會有助于腦部的發育;當寶寶鬧著想睡時,應關燈,幫助腦細胞從亢奮狀態緩和下來。4.讓寶寶嘗試自我安撫1~3個月大的嬰兒,睡眠與意識清醒的周期循環,逐漸由4小時轉成24小時,他們白天的清醒狀態維持較長,而夜晚則睡得較長。到3個月大時,嬰兒可能整晚處于睡眠狀態。所以3個月以上的嬰兒夜間哭了,父母不要急著去安撫他,給他時間,讓他自己試著通過吸手指、嗅毛毯等,調整神經生理狀態,再度入睡。5.小嬰兒睡覺時周遭應安靜9個月以下的嬰兒,意識尚未與外界感覺完全隔離,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出現受驚而無法安眠的現象。但9個月之后,嬰兒在躍動式睡眠過程中,腦電波、行為舉止和視覺反應,開始與成人的意識隔絕狀態相似,睡眠不再那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打攪。6.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作息全球0~3歲嬰幼兒睡眠狀況的調查發現:香港是全球嬰兒最遲睡覺,睡眠時數最短,睡眠質量最差的地區。這與父母下班晚、回家晚、睡覺晚密切相關。基本上,父母應優先考慮寶寶身心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創造支持體系,如親友、保姆等,幫助寶寶建立良好、規律的生活作息,因為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寶寶腦部及身心發展的作用實在太重要了。7.善用溫和的觸覺、聽覺引導入睡在孩子睡前半小時,為他洗溫水澡,做全身按摩,如此血液流向身軀與四肢,較容易入睡。接著,在光線暗暗的房間里,父母用輕緩的聲音唱歌、講故事,舒緩孩子的情緒,有助催眠。8.睡午覺以減少夜驚據調查,3歲幼兒中20%有夜驚的困擾。夜驚,是一種睡眠障礙。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白天,不要讓寶寶玩過于刺激的游戲或活動,如在游樂場玩得太興奮等。★規律午睡,至少1小時。為避免寶寶晚上不肯上床或早睡睡不著,滿周歲之后,白天午睡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
2016-02-21 12: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兒童的睡眠障礙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入睡困難、睡眠不安、夢魘、夜驚、夢行癥等。可能的原因也有很多:疾病、饑餓、口渴或過飽、養育方式不當、睡眠習慣不良、精神因素和環境因素等都會影響兒童睡眠的。因此作為小孩的父母,必須須了解發生睡眠障礙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和對策。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定時間睡覺。避免睡前任意興奮活動或看驚恐的電視節目,減少學習負擔過重等等
2016-02-21 02: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須了解發生睡眠障礙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和對策。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定時間睡覺。避免睡前任意興奮活動或看驚恐的電視節目,減少學習負擔過重。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難:多見于嬰幼兒,睡眠時經常翻動、肢體跳動、反復搖頭、無故哭鬧、磨牙、講夢話等。有的不愿上床睡,要抱著走動,或是遲遲不能入睡、淺睡或早醒。 (2)夜驚:常見于2~5歲兒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時左右發作,表現為突然驚叫、哭鬧、驚恐表情、手足亂動、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發作時腦電圖出現覺醒的a節律。每次夜驚發作可持續l~10分鐘,發作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遺忘。一般隨著年齡增長,夜驚可自行消失。
2016-02-20 23: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