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走路搖搖晃晃、經常失眠、說話重復啰嗦、口齒不清、記憶力差、性格急躁、視力下降、耳聾等癥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神經系統疾病、心理問題、耳部疾病、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1.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梗死、帕金森病等,會影響神經功能,導致平衡障礙、言語不清、記憶力下降等。治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銀杏葉提取物等,以及康復訓練。 2.心理問題:長期焦慮、抑郁可能引起失眠、性格改變等。可通過心理疏導、服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等來改善。 3.耳部疾病:中耳炎、內耳疾病等可能導致耳聾。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可能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改善耳部循環的藥物,如倍他司汀。 4.眼部疾病:白內障、青光眼等會造成視力下降。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或使用眼藥水,如噻嗎洛爾、毛果蕓香堿等。 5.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佳也可能引發上述部分癥狀。需要控制血糖、血壓,使用降糖藥如二甲雙胍、降壓藥如硝苯地平。 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也有助于癥狀的改善。
2025-01-23 16: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癥,SpinocerebellarAtaxia,簡寫為SCA,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神經系統疾病,只要親代其中一人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將有50%的機率遺傳此癥并發病。這類患者發病后,行走的動作搖搖晃晃,有如企鵝,因此被稱為企鵝家族。患者發病后的癥狀有四肢動作不協調,無法進行細微的動作,例如舉箸吃飯、穿針引線,并有發抖顫栗、過度反射等癥狀,同一家族每個人的癥狀不一,發病年齡也不盡相同。這種疾病是因為染色體上核苷酸CAG異常大量重覆,且由于CAG重覆序列多存在于表現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現的蛋白質中便存在長鏈的麩胺酸(Glutamine),此種異狀的蛋白質會導致細胞衰亡。依CAG重覆所位的染色體又可細分為不同型的小腦萎縮癥。SCA3占在臺灣的中國人中所有顯性脊髓小腦萎縮癥的45%在臺灣主要針對小腦萎縮癥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E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術進行作篩檢。(以下數據為華人族群的統計數據)SCA1:第6對染色體6p23,正常人CAG重覆6-36,患者39-83SCA2:第12對染色體(12q24.1);正常人CAG重覆16-30,患者34-49SCA3(MJD):第14對染色體14q21;正常人CAG重覆13-44,患者63-85SCA6:第19對染色體19p13.1-13.2,正常人CAG重覆4-16,患者21-27SCA7:第3對染色體3p21.1-p12,正常人CAG重覆7-35,患者37-130DEPLA:第12對染色體(12p13),正常人CAG重覆6-35,患者49-88如家族中有這類病史,家族成員懷孕時,應做胎兒絨毛(12-16周)或羊水(16周以上)檢查,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復次數。腦萎縮是一種腦組織細胞相應減少而引起腦神經功能失調的疾病,腦萎縮在臨床最主要的癥狀是癡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癡呆癥。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遺傳、腦外傷、腦梗塞、腦炎、腦缺血、缺氧、腦動脈硬化、煤氣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腦萎縮的治療原則是:1.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2.促進正常發育、抑制和改善異常運動和姿勢。3.綜合治療: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對患者進行全面、多樣化的綜合治療、除針對運動障礙進行治療外,對合并的語言障礙、智力低下,行為異常、癲癇也要進行治療。4.家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5.針對病因,辨證辨病、標本同治、調節五臟六腑、營養腦細胞、促進腦組織發育。位一體療法治療腦萎縮的具體方法:1.針灸推拿針灸推拿主要是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中醫辨證理論,進行中醫臨床分型,一般將腦萎縮分為腎精不足型、氣血虧虛型、痰蒙腦竅型、瘀阻腦絡型四型。然后依據臨床分型,再選擇穴位和治法,確立治療方案。(1)針灸針灸是通過在選定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同時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理論采用恰當的補瀉手法,以達到調節患者的機體的陰陽平衡,疏通經絡,開通腦竅,促進腦萎縮患者康復的目的。①腎精不足型以補益腎氣、益精填髓為主要治法。針灸選穴:主穴--百會(或四神聰)、太溪、命門、腎俞配穴--關元、脾俞、復溜、陰陵泉針刺方法:百會平刺,勿提插,多捻針、留針;關元可用灸補法;余穴均用補法。②氣血虧虛型以補益氣血、養血健腦為主要治法。針灸選穴:主穴--足三里、三陰交、血海、脾俞配穴--腎俞、胃俞、關元針刺方法:關元可用灸法或溫針灸,余穴以補法為主。③痰蒙腦竅型以健脾化痰、益腦開竅為主要治法。針灸選穴:主穴--豐隆、脾俞、神門配穴--曲池、百會、陰陵泉、風池針刺方法:脾俞用補法;百會只捻轉,不提插;其余穴位用瀉法。④瘀阻腦絡型以活血化瘀、通絡開竅為主要治法。針灸選穴:主穴--風池、太沖、血海配穴--百會、神門、足三里、三陰交針刺方法:神門、足三里、三陰交用補法;百會只捻轉,不提插;其余穴位用瀉法。上述針灸選穴是臨床選穴的基本指導原則,在實際施治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堅持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靈活選用,以達最佳治療效果。另外,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選用頭針治療,如有運動功能障礙的選用運動區;共濟失調者可選用平衡區;語言障礙者可根據語言障礙的類型分選語言區(語言Ⅰ區、語言Ⅱ區、語言Ⅲ區);有感覺障礙者,可根據感覺障礙的部位選擇相對應的頭針感覺區;有震顫者,還可選用舞蹈震顫區。當然還可運用時間針灸,定時開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定時開穴進行針灸將可在選穴少的情況下,取得較為突出的療效。針灸治療,每天1次,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病人身體有其他發熱、感染、血液病、軟組織損傷等不宜針灸者可暫停針灸。(2)推拿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對于腦萎縮的患者來說,如果沒有肢體功能障礙,推拿部位則以頭面部為主。頭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開天門,推坎宮,分推額陰陽,揉運太陽,雙揪鈴鐺,分推面頰,掐人中,點揉神庭、百會、前頂、后頂、腦空、腦戶、風池等穴,五指拿頭頂,三指拿頸項,掃散法,干洗頭等。若患者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則同時要求做肢體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滾上肢內外側面,點揉曲池、手三里、內關、外關等穴,搖上肢肩、肘、腕、指關節,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滾下肢內外側面,拿下肢,點揉血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等穴,拔伸下肢,搖下肢髖、膝、踝關節,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選用滾法,擦法,拍法,點揉背俞穴、華佗夾脊穴等手法。另外,對于小兒患者還可采用捏脊,推上三關,退下六腑,根據癥候的虛實,選用脾經、腎經、心經、肝經、肺經的補瀉手法進行對證施治。推拿手法每天治療1次,每次3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由推拿醫師直接給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質關節結核、骨髓炎癥、按摩部位局部皮膚破損、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及膿毒血癥等推拿禁忌癥者禁用推拿手法。2.康復(1)運動功能康復對腦萎縮患者的功能康復,有平衡功能障礙和步態異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訓練和步態訓練,另外還有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增強肌力訓練等等,重點介紹平衡訓練和步態訓練:平衡功能的訓練在腦萎縮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十分重要,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礙,影響了許多日常功能活動的進行,因此平衡的康復訓練對于有平衡障礙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通常把訓練分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訓練:先讓患者體會坐位的感覺或用鏡子矯正坐位的姿勢,然后訓練從有倚靠到無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學會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變重心的動作,加強患者承重練習及左右交替抬臀負重練習。以后練習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軀干的各種動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動態平衡。②站立平衡練習:有些患者開始訓練站立平衡很難,可先借助直立架體會站立的感覺,然后慢慢練習由依托到無依托站立。在站立位下要求觸摸不同物品,并可在平衡訓練器上練習重心向前后左右轉移,提高雙腿支撐負重能力及雙腿站立平衡能力。同時可在雙肩外側或骨盆兩側施加推力,訓練其動態平衡;站立的地面可從平到不平,還可讓患者在海面墊上站立,隨著平衡能力的改善,最后進展到站立位作頭、上肢、軀干以至下肢的各種動作,在搖晃板上練習站立。③坐位起立平衡:練習從有依托到無依托下起立,注意站立時雙下肢要同時負重,讓患者反復體會雙腿支撐坐站的感覺,可先在高凳上練習坐站,然后逐漸過渡到低凳坐站,在坐下時不要有跌落姿勢;④步行平衡練習:即在訓練步行中的穩定性,開始可在平衡杠內練習向前向后行走,或靠墻做向前向后移動,然后練習沿直線或在較窄的平衡木上行走,并練習在行走中突然止步、轉體、拐彎及跨越障礙。隨著步行能力的提高,可加快行走的速度,以提高平衡能力。步態的訓練是在分析步態的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針對異常步態的姿勢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步態的訓練是在坐位和立位平衡的基礎上進行的訓練。包括訓練前準備,平衡杠內訓練,室內行走訓練,活動平板上練習行走等訓練活動,以糾正患者的異常步態,幫助患者恢復走路姿勢的平衡。因在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能量消耗多,容易疲勞,在訓練中要特別注意經常間斷休息,以防發生過度疲勞、肌力下降。另外,在訓練過程中要保護病人,不要摔倒,以防病人產生恐懼心理。以上每一個步驟都由康復治療師一對一進行訓練,在治療前,由治療師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符合患者個體素質的治療方案。運動康復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6天,休息1天。(2)語言康復:語言康復應在語言功能出現障礙后6個月以內的時期治療恢復為最佳,對發病2-3年開始治療的患者,其恢復程度要比早期治療恢復的速度緩慢的多。在治療語言功能障礙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①根據其聽力的保留情況應用合適的頻率,要重視休息時間;②應對抽象的和具體的語詞進行區別;③使用多種解釋,以改善其理解能力;④盡量鼓勵患者多說話;⑤利用上、下文暗示,以促使患者能說些什么;⑥如何結合應用手勢和口語,以促進交流;⑦如何結合應用手勢和口語,以促進交流;⑧要允許患者有足夠時間來形成應答的內容和方式,而不忙于再刺激(即提問或重復)。當然,若患者出現全身狀態不良或有意識障礙、重度癡呆、拒絕或缺乏訓練動機及要求者,均不宜進行語言治療;若患者有疲勞感、注意力不集中,則應給予休息;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治療后仍無進展者,應暫時中止治療。語言康復的治療原則:①制定難易適度的治療方案,即將標準訂在患者開始感到困難的水平,在該水平不可能全對,也不可能全錯,病人只要加以思考或努力就可以改正。內容過易,缺乏治療意義;內容過難,常引起患者拒絕治療,另外在治療的同時,要多給患者鼓勵,少給糾正,以激起他對語言治療的興趣和信心。②堅持發音器官鍛煉和說話相結合。加強舌體運動,可使舌的動作得到改善;通過聲帶震動可使聲帶得到鍛煉;通過呼吸練習,使氣流得到調整;通過口腔運動可幫助舌的運動,以加強對氣流的調整等。這些均有利于言語恢復,說話練習也反過來強化發音器官的功能。③語言的治療有高度針對性,命名性失語治療重點放在對物品名稱命名的訓練上;對讀寫困難者重點練習復述詞句和書寫訓練上;對表達能力差者,多進行日常口語對話、手勢語、指物品名稱或哼調練習。④堅持“視、聽、說、寫”四者并重,堅持天天學,天天練,但也不宜安排過多,操之過急。過多過重的練習反使患者將語言訓練當作是負擔,不能取得患者的協作。⑤堅持多種形式鍛煉,以提高患者興趣,訓練內容可有繞口令,又有講故事、提問,還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采取搶接、聯句等形式。⑥堅持醫院治療和家庭治療相結合的方式。⑦如有可能,還將安排集體訓練,集體訓練可引起相互促進、相互鼓勵,并能排除畏難情緒和怕說話的心理。語言康復由語言治療師一對一進行訓練,在治療前,由治療師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符合患者現有語言能力的治療方案。語言康復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6天,休息1天。(3)作業治療:作業治療主要是加強手的精細、協調、控制能力的練習,激發病人興趣,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適應今后的日常生活和繼續就業的需要。其方法多種多樣,治療時,作業治療師將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對小腦萎縮的病人出現的共濟失調癥狀可以讓患者在睜眼和閉眼時用手指鼻,由慢到快,由睜眼到閉眼,反復不斷的練習,還可進行兩手互相對指、鼓掌、畫圖寫字、搭積木、翻紙牌等協調功能訓練活動。另外,捏橡皮泥、做實物模型、編織等作業都是訓練手的功能和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的作業療法。本療法主要適用于有寫字、穿衣、震顫等肢體精細動作障礙的患者。作業治療由治療技師一對一進行訓練,在治療前,由治療師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符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案。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6天,休息1天。同時在治療之余,作業治療師還將指導患者家屬在平時幫助患者訓練,如學習如何進行日常生活的處理,學習梳頭、洗臉、穿衣、扣紐扣、穿鞋襪、系鞋帶、進食,還要練習做家務如洗菜、做飯等。(4)體外反搏:體外反搏療法是我院運用于腦萎縮治療的方法,即在病人的四肢和臂部分別裹上氣囊袋后,借管道與反搏器配氣機構相連,依據病人心電作為觸發信號,當心室舒張期開始,氣囊充氣,壓迫肢體和臀部,迫使動脈血流向心臟方向倒流,提高主動脈的舒張壓,促使冠脈系統的側枝和吻合枝開放,從而改善了心肌的血液供應。在心室收縮期,主動脈瓣開放前,氣囊迅速放氣,解除壓迫,使心室內血液順利排出,每個心動周期充放氣各一次,如此反復。在心室的舒張期,血液倒流回心臟,回心血量增加,在心臟收縮期,心室收縮,心臟射血量增加,使心腦動脈的血流量增加,并加以吸氧體外反博,增加了單位面積內血氧含(流)量,從而營養腦細胞、心肌細胞,改善心、腦的供血不足,促進腦細胞代謝,達到治療腦萎縮的目的。體外反搏治療,由體外反搏治療技師親自操作,每日1次,每次6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有體外反搏禁忌癥的患者,則禁用之。(5)理療:ZDL-401型經絡導平儀ZDL-401型經絡導平儀是根據中醫的經絡和陰陽學說,結合現代生物電子運動平衡理論,以超高電壓、超低頻率的單向大功率脈沖波直接作用于人體的病理經絡,在人體內形成強電流回路,促使機體內病理經絡的導電量(即生物電子運動情況)由不平衡向平衡轉化,激活生物電子,恢復經絡和神經傳導,從而使患者運動模式發生改變,最終使病員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經絡導平儀中的各種感覺性刺激可增加有關腦皮層、皮層下灰質結構的腦血流量,同時腦局部病灶產生電位活動,使處于抑制或半抑制、麻痹或半麻痹狀態的腦組織復活,從而促進大腦功能的恢復。另外還有電水浴療法,主要是運用正極水平衡療法以增強肌力從而達到改善患者平衡的功能。CZT-8A電腦超聲·中頻治療機具有電腦中頻和電腦超聲的多種功能變換,可以實現超聲波療法,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療法,音頻,直流電離子導入,低頻調制中頻超強度穴位刺激等十幾種物理療法,一切由電腦程序化自動控制。具有十組電腦預置儲存程序處方和五組變換調節鍵,可以根據要求換出幾百種以上不同頻率和波形的治療處方(強度可變)。可實現中頻和超聲治療領域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鋸齒波、梯形波、尖鋒波、隨意波等多種波形的等調、連調、間調、斷調、變調、交調、不飽和調等功能,臨床應用于腦萎縮療效較好。以上均由理療治療技師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定最佳穴位,制定優選治療方案,進行施治。每次治療3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
2016-02-20 21: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針對小腦萎縮的治療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癥狀,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生活中做好日常護理工作,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神經元修復療法”是通過微電流刺激大腦,能夠直接調節大腦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癥狀的神經遞質和激素,這些激素參與調節人體多項生理和心理活動,從根本上實現了徹底治愈腦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在治療腦萎縮、腦癱、重癥肌無力等多種神經性疾病上達到根本上治療病癥的目的。
2016-02-20 09: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小腦萎縮是一種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多為家族遺傳。由于病灶范圍和發展過程不盡相同,小腦萎縮的臨床征群亦有多種類型,其主要癥狀為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目前益智康腦丸可以治小腦萎縮。另外在飲食上要注意,應禁食辛、辣、腌、熏類是食物。平時應適當多吃些新鮮、含優質蛋白的食品、如乳類,肉類,蛋,魚蝦,蔬菜,水果,大豆及豆類制品等。供參考。
2016-02-20 08: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