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胃癌晚期患者身體虛弱,食療可從增加營養、改善消化、減輕腸胃負擔、提高免疫力、緩解癥狀等方面著手。 1.增加營養:選擇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肉、雞肉、蛋類、豆制品等,有助于維持身體機能。 2.改善消化: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南瓜等,減輕腸胃負擔。 3.減輕腸胃負擔:避免油膩、辛辣、生冷食物,減少腸胃刺激。 4.提高免疫力:適當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果,如橙子、獼猴桃、菠菜等。 5.緩解癥狀:若有惡心嘔吐,可嘗試少量多次飲用生姜水;若有便秘,多吃香蕉、蜂蜜等潤腸食物。 總之,胃癌晚期患者的食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同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身體反應。
2025-01-23 05: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威 護師
松原市中醫院
二級甲等
腫瘤科
-
你好,胃癌晚期患者在治療時,應根據患者自身的不同癥狀而選擇不同的食療:(1)出現有胃部飽脹、疼痛等食積不消的癥狀是大多數胃癌晚期患者的常見癥狀,患者在進行食療時,故應進食易消化食物,如酸梅湯、鮮槽汁、山植汁、果汁、姜糖水、面條湯、新鮮小米粥等,以助消化而止痛。(2)胃癌晚期患者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宜食開胃降逆的清淡食物,如杏仁露、藕粉、玉米糊、金糯餅、山植糕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重油肥膩。(3)胃癌術后多因傷及氣血而致全身乏力、四肢酸軟、食欲不振自汗,應以益氣養血為主,可食用自即魚湯、烏雞湯、人參茶、桂圓、銀耳、甲魚。(4)化療是胃癌晚期患者的必要治療方法,化療易產生副作用,使患者出現頭暈目眩、全身無力、惡心嘔吐、自細胞下降等癥。這時患者可食用牛奶、咖啡、雞蛋、西紅柿、無花果、話梅、人參茶等。(5)胃癌晚期患者在治療時期,患者的全身處于衰竭狀態,進食困難。應以扶正為主,除增加營養,常用飲食增強其各臟腑功能。
2016-02-20 17: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在中醫上,治療胃癌的驗方、偏方有很多,不過中醫治病講究因人而異,每一個藥方都有不同的適用人群,適合不同的體質,而且胃癌的類型多樣,治療藥物也要有針對性。中醫藥“六面三維靶向消瘤法”可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科學配伍,恢復人體的防御免疫系統,預防癌細胞再次復發、轉移。
2016-02-20 10: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胃癌晚期主要治療的方式還是化療配合中藥的治療,對于老年患者很多不能耐受化療,采取中藥的保守治療也是可以的,中藥可以讓有名的中醫根據患者的癥狀配伍一些,這樣的效果是更好,還有一些中成藥也是可以選擇的,如人參皂苷Rh2對抗胃癌效果顯著。美國中華臨床醫學雜志有過報道人參皂苷Rh2能誘導體外培養的人胃癌MGC-803細胞凋亡。對抗胃癌,安全高效。對于老年患者可以明顯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類產品中口碑較高的有海南亞洲制藥集團的保健產品“今幸”膠囊,含量高達16.2%是同類產品中最高的。可以到三九健康網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胃癌食療如下,1、黃魚鰾不限量,麻油200克(實耗50克)。將麻油燒熱,下入魚鰾炸酥即撈出。每日吃3次,每次5克。魚鰾補腎益精,散瘀消結,扶正祛邪并舉,可配合治療食道癌、胃癌。2、核桃枝45-60克,雞蛋3枚。將核桃枝同蛋一起入鍋,煮沸至4小時后,去渣飲湯食蛋。每日一劑,分3次喝湯吃蛋,連服1個月,停7天再服。3、雙耳燴蘑菇:銀耳、木耳、蘑菇、絲瓜(或黃瓜)各50克,鹽、瘦豬肉湯、水溶菱茭粉各適量。將銀耳、木耳、蘑菇用水泡發,洗凈,放鍋中加入瘦豬肉湯,用小火煨燉至熟爛,再放入切片的絲瓜、鹽、煮至瓜片熟后,勾水溶栗粉芡,湯液明亮即可。此方中銀耳一起養陰,木耳補血止血,蘑菇補氣抗癌,絲瓜或黃瓜清熱通利,菱角益精抗癌。經常佐餐食用本品對中晚期癌癥出現的低熱、消瘦、自汗、盜汗、口渴等氣陰兩傷的癥狀,有較好的輔助治療的作用。
2016-02-20 06: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飲食方面不吃刺激,堅硬等的食物.總原則: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于消化,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少食多餐;進餐時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2016-02-20 01: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