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素使用方案確定的依據是什么?
現在對于干擾素,一般是300萬U每日一次,半個月至一個月后改為隔日一次。想請教一下當初定這個方案的時候是怎么確定的?為什么不能一直每日一次?是因為經濟因素么?如果每日一次,這樣血藥濃度比較高,效果應該比較好,就像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一樣,穩定的血藥濃度。前幾天去開山東省傳染病年會,有專家提出這樣的觀點:干擾素機理是作用于細胞表面受體,在細胞內產生抗病毒蛋白其作用。而受體有個問題,就像嗅覺,長時間的刺激會使閾值減低。因此間斷刺激可以提高干擾素療效。因此認為聚乙二醇干擾素效果不好。大家對此怎么看?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干擾素使用方案的確定依據主要有藥物作用機制、機體適應性、藥物耐受性、臨床研究結果、藥物安全性等因素。 1.藥物作用機制:干擾素作用于細胞表面受體,在細胞內產生抗病毒蛋白發揮作用。持續高濃度刺激可能使細胞受體敏感性降低,適當間斷給藥有助于維持受體敏感性,更好地發揮藥效。 2.機體適應性:機體對藥物有適應性,長時間每日一次給藥,機體可能會產生適應性變化,影響藥物效果,而調整為隔日一次有助于克服這種適應性。 3.藥物耐受性:每日一次的高劑量持續給藥可能會增加機體對藥物的耐受性,導致不良反應增加或者藥效降低,調整給藥頻率可減少耐受性的產生。 4.臨床研究結果:大量的臨床研究對比不同給藥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發現先每日一次,之后改為隔日一次的方案在療效和安全性上有較好的平衡。 5.藥物安全性:持續高劑量給藥可能帶來更多的安全風險,如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可能增加,調整給藥頻率有助于降低這些風險。 綜上所述,干擾素的使用方案是綜合多方面因素確定的,并非單一因素決定。不同的給藥方案都旨在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確保藥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01-23 06: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建議請醫生檢查你的身體以后根據你的病情決定.
2016-02-19 06: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是可以進行治療的!伴有臨床癥狀,是不易進行治療的,請積極進行治療!病毒疣:最新“綠色療法“攻克種種疣體,采用”藥物+免疫+激光+抗病毒+物理療法“的綜合計劃治療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據了解,免疫療法應用高效病毒,激發體內多種抗病毒物質在細胞內生成,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療效不易復發;光學療法應用高自動治療儀,疣體清除后再進行局部照射,能使創面免受感染,愈合快,不留痕藥冶療法應用高效抗病毒,有效清除體內病毒,并局部注射,直接把藥物導入病社,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物理治療法是大型光子刀治療儀炭化疣體,一次性祛除,無痛苦,不留疤。清淡流質飲食,給予中等量的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食物。
2016-02-19 03: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任何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干擾素有哪些不良反應?1,發熱:治療第一針常出現高熱現象.以后逐漸減輕或消失;2,感冒樣綜合征:多在注射后2~4個小時出現.有發熱,寒戰,乏力,肝區痛,背痛和消化系統癥狀,如惡心,食欲不振,腹瀉及嘔吐.治療2~3次后逐漸減輕.對感冒樣綜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時,給撲熱息痛等解熱鎮痛劑,對癥處理,不必停藥;或將注射時間安排在晚上.3,骨髓抑制:出現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一般停藥后可自行恢復.治療過程中白細胞及血小板持續下降,要嚴密觀察血象變化.當白細胞計數<3.0×10^9/L或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或血小板計數<40×10^9/L時,需停藥,并嚴密觀察,對癥治療,注意出血傾向.血象恢復后可重新恢復治療.但需密切觀察.4,神經系統癥狀:如失眠,焦慮,抑郁,興奮,易怒,精神病.出現抑郁及精神病癥狀應停藥.5,少見的副反應有:如癲癇,腎病綜合征,間質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現這些疾病和癥狀時,應停藥觀察.6,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樣綜合征,血管炎綜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藥可減輕
2016-02-19 02: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一般不會引起這種癥狀的,請進行一下血常規的檢查明確一下是否是因為其它的感染引起的,或是因為藥的效果不敏感引起的!
2016-02-19 00: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