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身體不固定部位顫動易驚醒,白天偶有肌肉顫動是怎么回事?
兩年來,睡覺時(尤其是似睡非睡時),身體某個不固定部位會顫動,因而驚醒。有時左胸同時似有噴射感或頭部左上側有凸射感,隨即驚醒出汗。夏天開空調或乍寒乍暖時易發生顫動,而處在暖和的被窩內則無事,明顯覺得對寒暖的自主調節能力差勁了。白天靜坐時,偶見某不固定部位肌肉會不由自主地顫動好幾秒鐘。飲食、排便、運動等均正常,無不適。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種情況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內分泌失調、缺乏營養物質、肌肉本身病變等有關。 1.神經系統功能異常:例如周圍神經病變,可能影響神經傳導,導致肌肉異常興奮而顫動。像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長期發展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病變。 2.電解質紊亂:低鈣血癥、低鉀血癥等都可能使肌肉興奮性改變。低鈣時,肌肉細胞的閾電位降低,容易產生動作電位而收縮顫動。 3.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加速機體新陳代謝,影響神經系統興奮性,導致肌肉顫動。 4.缺乏營養物質: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鈣的吸收利用,維生素B12缺乏可影響神經系統功能,進而引發肌肉顫動。 5.肌肉本身病變:某些肌肉疾病,如肌營養不良早期也可能出現肌肉不自主顫動。 身體出現不固定部位顫動的原因較多,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建議到內科|神經內科進行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1-22 17: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按現有的情況來分析,有可能是營養不良引起的.需要詳細檢查.明確一下診斷.才有治愈的希望,還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多補充維生素.
2016-02-18 22: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建議不用關注,屬于正常的現象。以下資料供參考。入睡抽動(Hypnicjerk)對于“你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這一現象,學術上通常稱為“入睡抽動(hypnicjerkorhypnagogicjerk)”(這確實是一個純潔的學術名詞,不要想歪哦……)很多人認為這種抽動是因為在長個兒,但這種說法毫無依據。難道姚明小時候踹塌過很多面墻嗎?入睡抽動是指人在即將入睡時,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在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甚至是模糊的夢境,并很可能導致驚醒。一般入睡抽動不會影響睡眠,但若過于頻繁則可能導致周期性肢體抽動障礙(Periodiclimbmovementdisorder),變身成“抽搐男”并導致失眠。入睡抽動的原因眾說紛紜。一種理論認為,在個體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時,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也會隨之放松。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arActivationSystem,RAS)負責控制這一轉換過程,入睡抽動可能僅僅是網狀激活系統數據出錯時產生的一種副作用。另外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人腦是基于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肌肉徹底放松時,大腦會基于這一應激反應模式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于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指揮全身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什么東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會突然收緊,導致入睡抽動。肌肉顫搐(muscletwitch)事實上,除了眾所周知的“入睡抽動”,非快速眼動睡眠(即NREM)第二階段出現的“睡眠錠(sleepspindle)”也可能會導致“肌肉顫搐(muscletwitch)”。睡眠錠是多見于丘腦和大腦皮質的一種特殊的腦電波,其具體表現為腦電波突然出現大幅劇烈震蕩,此時可能伴隨身體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動。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嬰兒身上更常見。研究者認為這是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對應關系,而這一過程在沒有外界刺激干擾的睡眠時更容易完成。這倒也能說明為什么嬰兒好像成天都在睡覺,原來他們是在刻苦地進行“抽搐睡眠學習”。另有研究發現,睡眠錠的出現有助于將新信息與現有知識進行整合,這也為“抽搐睡眠學習”假設提供了一些支持。另外,睡眠錠可以幫助我們安睡。丘腦的腦電活動頻率與保持平靜睡眠的能力有關。而產生于丘腦的睡眠錠能夠在外部突然出現聲音刺激時保護睡眠。哈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系(HarvardMedicalSchool'sDivisionofSleepMedicine)的一項研究表明,腦電波中睡眠錠出現的頻率越多,個體抵御外界干擾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強,相應的睡眠質量也越好。抽動vs.顫搐表面上看,“入睡抽動”和“肌肉顫搐”雖然成因不同、目的不同,但似乎都會導致肌肉突然抽搐。那么這兩者的外在表現有什么區別呢?萬一半夜把自己抽醒了該如何區分呢?一方面,抽搐的模式不同。入睡抽動形成的原因尚無定論,但不管是因為網狀激活系統出現系統bug,還是大腦產生墜落的錯覺,相應的“抽搐模式”都是全身性的。入睡抽動也常常被“邪惡”地描述為“像觸電一般全身顫抖”。相對地,睡眠錠造成的肌肉顫搐,其目的是學習或鞏固對肌肉的控制,因而局部抽搐更為常見。就像木偶師在學習如何操縱人偶時,也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畢竟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另一方面,抽搐的結果不同。入睡抽動時個體并未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后往往就抽醒了。當肌肉疲勞或缺乏睡眠時,抽搐情況會更加嚴重。這似乎也太不給力了!越是需要睡覺的時候,身體就越不受控制的亂抽抽!不要擔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階段被吵醒了,損失不大。只要平心靜氣繼續努力,10分鐘后,又是一尊睡神!睡眠錠出現在睡眠過程中,同時睡眠錠本身有保護睡眠的作用。所以很可能抽了半天自己沒醒,倒把睡在旁邊的人嚇醒了……供參考。
2016-02-18 19: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睡覺的時候出現打顫、發驚.通常是由于三種原因造成的.首先.這可能是睡覺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叫睡眠肌陣攣.它主要表現為淺睡時.手指或腳趾輕微抽動.或下肢甚至全身的快速抖動.但這并不影響睡眠.其次當缺乏維生素D時.也會出現類似的癥狀.維生素D缺乏可能導致血清鈣低落.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于是就會出現驚厥和手足抽搐癥狀.可以做血鈣、磷、堿性磷酸酶檢查.
2016-02-18 10: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根據病情,我考慮,特發性震顫.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紐扣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喝酒后癥狀可減輕.神經系統檢查除手抖外無其它異常,目前治療這種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采用藥物治療.服藥可以改善癥狀,停藥后又復發,所謂“治標不治本”.特發性震顫進展非常緩慢或不進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2016-02-18 08:5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