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醫學生脾不統血求食療建議
我是一個大學生,我有個問題需要幫忙.我是個學中醫的大一生.我可以肯定我的脾有問題.最嚴重的是脾不統血.我的牙齦出血,在遇冷,勞累之后會加重.我的經期血色很暗,而且量少,這似乎不符合脾不統血的原因..我認為是處在早期階段.脾氣不統血,氣行無力,所以有淤血.請專家給我一個很好的建議,最好是食物療法.謝謝.<BR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脾不統血是中醫常見病癥,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脾氣虛、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久病傷脾等。對于脾不統血的調理,食療是重要方法之一,包括食用健脾益氣、養血止血的食物。 1. 脾氣虛:脾氣虛弱是脾不統血的常見原因。可多吃山藥、大棗、薏米等,山藥健脾益胃,大棗補中益氣,薏米健脾祛濕。 2. 飲食不節:長期飲食不規律或偏好生冷、油膩食物會損傷脾胃。應注意飲食均衡,適量食用小米粥、南瓜等。 3. 勞倦過度:過度勞累易傷脾氣。此時可食用黑豆、核桃等,黑豆補腎養血,核桃補腎健腦。 4. 久病傷脾:久病會導致脾氣受損。可適當食用桂圓、枸杞等,桂圓補心脾、益氣血,枸杞滋補肝腎。 5.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影響脾的功能。要保持心情舒暢,同時可喝玫瑰花茶,疏肝理氣。 脾不統血的調理需要綜合多方面,除了食療,還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受寒,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若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
2025-01-21 14: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林森 主治醫師
北京市普仁醫院
二級甲等
口腔科
-
朋友您好,先祝你快點找到理想的答案,但在我認為要找到的答案就應該是在于你自己:其實不管什么病都需要到醫院做個詳細檢查,醫院有許多的醫療設備,才能夠幫助您,也有好的醫師們會幫助您,所以,還是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然后對癥下藥吧,不要擔誤了時間.
2016-02-19 01: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脾不統血是中醫里的病因病理學術語.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多見于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2016-02-18 19: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指脾氣虛不能統攝血液。脾具有統攝血液的功能,使血液循經運行,若脾陽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臨床上,多種慢性出血的病癥,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若見舌淡,脈細以及脾虛癥狀的,常用“補脾攝血”、“引血歸脾”的方法治療。多見于貧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
2016-02-18 10: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臨床以各種出血癥狀及脾氣虛證候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于便血,衄血,皮下出血,崩漏,以及西醫的貧血,胃十二指腸潰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白血病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多種出血性疾病.脾主統血的生理功能,早在《難經》中就有記載,如“脾主裹血”即指脾氣能裹攝約束血液循行于經脈之中,使其不致逸出脈外而為出血.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class=link>金匱要略中提出用黃土湯治療脾虛下血.明代張景岳,清代唐容川也都明確指出了脾虛不能攝血,可致下血出血.脾不統血是氣不攝血的病理反映,它不僅與脾主統血直接相關,而且與脾化生氣血的功能也有密切關系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健旺,則氣血充盈,氣能發揮固攝作用,血液也就能循其常道而不致逸出脈外,所以,脾統血的作用是脾氣化生血液和固攝血液功能的綜合體現.若因脾胃素虛,或脾胃因飲食所傷,或勞倦思慮傷脾,或久病耗傷脾氣,均可使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虛虧,固攝無力,則血逸脈外而致出血.脾不統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癥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癥狀;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脾不統血的治療以補氣攝血為法,可隨證選用歸脾湯,黃土湯,八珍湯等方.
2016-02-18 09: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