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蛙式石膏治療后走路異常能恢復嗎?
一歲八個月時進行蛙式石膏治療,以及佩戴支架,先可以在白天練習走路,晚上繼續佩戴支架,但走路一拐一拐,出現長短腳,誤差大概兩公分內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這情況常見嗎?能自行復原嗎?什么時候正常走路。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孩子一歲八個月時進行蛙式石膏治療和佩戴支架,現白天練習走路但一拐一拐且有長短腳,這種情況是否常見、能否自行恢復以及何時正常走路,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包括治療效果、恢復進展、個體差異、后續康復訓練以及有無其他潛在問題等。 1. 治療效果:蛙式石膏治療和支架佩戴的目的是矯正髖關節問題。如果治療達到預期,隨著孩子生長發育和康復訓練,走路異常可能逐漸改善。 2. 恢復進展:孩子的身體恢復能力較強,但恢復速度因人而異。通常需要定期復查,評估髖關節的恢復情況。 3. 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體質和生長速度不同,這會影響恢復的時間和效果。 4. 后續康復訓練:專業的康復訓練對恢復正常走路至關重要。訓練的科學性和持續性會影響結果。 5. 潛在問題: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影響走路的因素,如肌肉力量不均衡、神經發育問題等。 綜合來看,孩子目前的情況需要密切觀察和專業評估。家長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和復查,多數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訓練能夠逐漸恢復正常走路,但具體時間難以準確預測。
2025-01-20 11: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左髖關節脫位癥狀可大致歸納有以下幾點:(一)關節活動受限在兒童期先天性髖脫位通常是以無痛和關節活動不受限為其特點。然而在嬰兒和新生兒時期則恰恰相反,有暫時性關節功能障礙,呈某種固定姿勢。典型癥狀主訴為患兒肢體呈屈曲狀不敢伸直,活動較健側差,無力,牽拉下肢時則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少數嬰兒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兩下肢呈交叉位,甚至髖關節完全呈僵直狀態,少數患兒在牽拉下肢時有哭吵。(二)肢體縮短單側髖關節脫位常見患側肢體縮短。(三)其它常見癥狀有大陰唇不對稱,臀部、大腿內側或腘窩的皮膚皺折加多,加深或不對稱,會陰部加寬,有時可在牽動患肢時有“彈響聲”或彈跳感。以上一些癥狀如能及時發現,進行仔細檢查,則能做出及時的診斷與治療,治療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
2016-02-17 11: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髖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最初的表現如下:一側腿看起來比另一側稍短,一側大腿或臀部可能有多余的皮膚皺褶。給寶寶更換尿布時,你可能會發現一邊的髖關節不如另一邊伸展得開。有些寶寶出生時的髖關節測試正常,但發育不正常。意見建議:拍片檢查確診。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治療,都需要在較長時間里注意及時復查,以保證髖關節正常發育,從而達到髖關節發育治療的最佳效果。
2016-02-17 09:3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臨床表現病因學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當然,多發性畸形附有髖關節脫位應屬于先天性畸形??偟恼f來,近年來大多數學者認為病因并不是單一的。這說是說有許多因素參加才會引起此癥的產生
2016-02-17 08: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