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后發育不良致右側髖痛咋辦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右側髖關節疼痛,有時候走路有點破。2006年7月左右,估計是2005年懷孕給累著了。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因為我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3歲的時候在北京積水潭做過手術,醫生現在說是發育不良造成現在這樣。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能治好我的病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后發育不良導致右側髖關節疼痛,可能與關節結構異常、軟骨磨損、肌肉力量失衡、炎癥反應及神經受壓等有關。 1. 關節結構異常:術后發育不良可能使髖關節的髖臼和股骨頭匹配度不佳,增加關節面的壓力,引發疼痛。治療上,可能需要通過手術調整關節結構。 2. 軟骨磨損:長期的關節活動不順暢,容易導致軟骨磨損,刺激周圍神經引起疼痛??墒褂脿I養軟骨的藥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片等。 3. 肌肉力量失衡: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不均衡,影響關節穩定性,產生疼痛。需要進行康復訓練,增強肌肉力量。 4. 炎癥反應:關節內的炎癥會導致疼痛。可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等緩解炎癥和疼痛。 5. 神經受壓:局部結構改變可能壓迫神經。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能需手術解除壓迫。 總之,對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后發育不良引起的右側髖關節疼痛,需要綜合評估病情,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和必要時的手術治療。同時,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2025-01-20 14: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一種較常見的髖關節畸形。特點是嬰兒在出生時,多數為部分或少數全部股骨頭脫出髖臼。病變累及髖臼、股骨頭、關節囊和髖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本病有兩種類型,即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畸胎性髖關節脫位。后者極少見,為胚胎器官生長時的畸形性疾病,常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如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癥,先天性脊椎半椎體畸形等。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輕者僅為髖關節松弛、不穩,重者有半脫位或完全脫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