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啟發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偏低及尿素偏低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免疫問題、生理因素等。治療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11-23 09:34
1.病毒感染:常見的如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嗜中性粒細胞比例暫時偏低。一般抗病毒治療后可恢復。
2.免疫問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響粒細胞比例,需針對免疫疾病治療。
3.生理因素:如近期營養不良、過度勞累等,調整生活方式多可改善。
4.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引起,如抗甲狀腺藥,停藥后可能恢復。
5.血液系統疾病:較為少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需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后治療。
總之,出現這兩項指標異常,應結合癥狀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必要時復查。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說的這個情況是不用擔心的,這個不說明有病的
2016-02-15 15: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您說的情況可以積極使用促進白細胞的藥物,比如利白生或者鯊肝醇之類的,觀察看看的
2016-02-15 10: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