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傷寒桿菌,屬沙門菌屬D組。革蘭染色陰性,呈短桿狀,周有鞭毛,能活動,不產生芽孢,無莢膜。在普通培養基上能生長,在含有膽汁的培養基中生長更好。傷寒桿菌造成之傷寒病,常稱“傷寒熱”。有嚴重毒血癥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療配合下使用激素。若傷寒合并血吸蟲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蟲病時,一般宜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配合傷寒的病原治療,待體溫被控制,全身情況明顯改善后,才給予口服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
2016-02-15 15: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治療(一)一般治療1.隔離與休息給予消化道隔離,臨床癥狀消失后連續兩次糞便培養陰性方可解除隔離.發熱期病人必須臥床休息.2.護理注意皮膚及口腔的護理,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腹部,大便等變化.3.飲食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無渣飲食.退熱后,食欲增強時,仍應繼續進食一段時間無渣飲食,以免誘發腸出血和腸穿孔.(二)對癥治療1.高熱適當應用物理降溫,不宜用發汗退熱藥,以免虛脫.2.便秘用開塞露或用生理鹽水低壓灌腸,禁用瀉劑.3.腹瀉可用收劍藥,忌用鴉片制劑.4.腹脹可用松節油腹部熱敷及肛管排氣,禁用新斯的明類藥物.(三)病原治療1.氯霉素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療傷寒的主要藥物.成人劑量每日1~2g,小兒每日25~50mg/kg,分4次口服,重癥患者可增加劑量.待體溫降至正常并穩定2~3日后減為半量,再繼續給藥10~14日.間歇療法可減少復發率及減輕氯霉素毒性反應,開始用法同上,待體溫降至正常并穩定4日后停藥,停藥8日后再用半量8日.少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發生粒細胞減少,嚴重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因此在療程中應經常檢查血象,如白細胞計數低于2.0×109/L,應停藥,更換其它抗菌藥物.伴有G-6PD缺陷的患者,用藥后可發生溶血.個別患者可出現中毒性精神病,但停藥后可恢復.2.喹諾酮類抗菌劑其抗菌譜廣,殺菌作用強,能抑制細菌DNA旋轉酶,阻礙DNA復制.氟哌酸:屬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對傷寒桿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快,血濃度高,半衰期3~4小時,體內分布廣,組織濃度尤其膽囊濃度高,毒副作用一般較輕.成人0.9~1.2g/日,兒童25~30mg/kg/日,分3~4次口服,連服2周.與氯霉素相比,復發率低及無明顯白細胞降低,但退熱時間和氯霉素相似.氟嗪酸:成人300mg,每日2次.平均退熱時間2.8天.此外尚有氟啶酸,環丙氟哌酸,可酌情選用.3.氨芐青霉素療效稍遜于氯霉素,其適應癥為:①對氯霉素有耐藥性的患者;②不能應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傷寒;④慢性帶菌者.成人每日3~4g,兒童每日40~80mg/kg,分次肌注或靜滴.4.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療效較好,如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塞肟等.但其價格昂貴,一般不作首選藥物.5.其它對耐藥菌株引起的傷寒尚可選用丁胺卡那霉素及利福平等藥物,但應注意其對肝,腎的毒副作用.(四)并發癥治療1.腸出血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變化及便血情況;禁食或進少量流質;注意水,電解質的補充并加用止血藥;根據出血情況酌量輸血;如患者煩燥不安可給予鎮靜劑;經積極治療仍出血不止者,應考慮手術治療.2.腸穿孔對已局限者采取禁食,胃腸減壓,加強支持療法,加強抗感染治療.腸穿孔尤其伴發腹膜炎的患者應及早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3.其他針對有關并發癥予以處理.
2016-02-15 03: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傷寒治療(一)一般治療1.隔離與休息給予消化道隔離,臨床癥狀消失后連續兩次糞便培養陰性方可解除隔離.發熱期病人必須臥床休息.2.護理注意皮膚及口腔的護理,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腹部,大便等變化.3.飲食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無渣飲食.退熱后,食欲增強時,仍應繼續進食一段時間無渣飲食,以免誘發腸出血和腸穿孔.(二)對癥治療1.高熱適當應用物理降溫,不宜用發汗退熱藥,以免虛脫.2.便秘用開塞露或用生理鹽水低壓灌腸,禁用瀉劑.3.腹瀉可用收劍藥,忌用鴉片制劑.4.腹脹可用松節油腹部熱敷及肛管排氣,禁用新斯的明類藥物.(三)病原治療1.氯霉素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療傷寒的主要藥物.成人劑量每日1~2g,小兒每日25~50mg/kg,分4次口服,重癥患者可增加劑量.待體溫降至正常并穩定2~3日后減為半量,再繼續給藥10~14日.間歇療法可減少復發率及減輕氯霉素毒性反應,開始用法同上,待體溫降至正常并穩定4日后停藥,停藥8日后再用半量8日.少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發生粒細胞減少,嚴重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因此在療程中應經常檢查血象,如白細胞計數低于2.0×109/L,應停藥,更換其它抗菌藥物.伴有G-6PD缺陷的患者,用藥后可發生溶血.個別患者可出現中毒性精神病,但停藥后可恢復.2.喹諾酮類抗菌劑其抗菌譜廣,殺菌作用強,能抑制細菌DNA旋轉酶,阻礙DNA復制.氟哌酸:屬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對傷寒桿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快,血濃度高,半衰期3~4小時,體內分布廣,組織濃度尤其膽囊濃度高,毒副作用一般較輕.成人0.9~1.2g/日,兒童25~30mg/kg/日,分3~4次口服,連服2周.與氯霉素相比,復發率低及無明顯白細胞降低,但退熱時間和氯霉素相似.氟嗪酸:成人300mg,每日2次.平均退熱時間2.8天.此外尚有氟啶酸,環丙氟哌酸,可酌情選用.3.氨芐青霉素療效稍遜于氯霉素,其適應癥為:①對氯霉素有耐藥性的患者;②不能應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傷寒;④慢性帶菌者.成人每日3~4g,兒童每日40~80mg/kg,分次肌注或靜滴.4.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療效較好,如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塞肟等.但其價格昂貴,一般不作首選藥物.5.其它對耐藥菌株引起的傷寒尚可選用丁胺卡那霉素及利福平等藥物,但應注意其對肝,腎的毒副作用.(四)并發癥治療1.腸出血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變化及便血情況;禁食或進少量流質;注意水,電解質的補充并加用止血藥;根據出血情況酌量輸血;如患者煩燥不安可給予鎮靜劑;經積極治療仍出血不止者,應考慮手術治療.2.腸穿孔對已局限者采取禁食,胃腸減壓,加強支持療法,加強抗感染治療.腸穿孔尤其伴發腹膜炎的患者應及早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3.其他針對有關并發癥予以處理.
2016-02-15 00: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以持續發熱,相對緩脈,神經系統中毒癥狀,消化道癥狀,玫瑰疹,肝脾大及白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血常規,做糞便或骨髓細菌培養檢查,還可做其他免疫學檢查以便于對癥用藥,目前治療傷寒首選抗菌藥為喹諾酮類,建議去醫院遵醫囑用藥,不要私自用藥,以免形成不良反應。
2016-02-14 22: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