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底細胞癌,這種病有沒有藥物能治?
基底細胞癌這種病目前有沒有藥物能治療,能否治愈2001年檢查發現患上基底細胞癌這種病,病兆在鼻子一側以作手術切除,并作放療。但在最近在鼻子下部好像又復發了,請問專家怎么治療?急盼!!!!!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近一個星期左右。目前一般情況:病史: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輔助檢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基底細胞癌,本名又叫基底細胞上皮瘤,基底細胞瘤,侵蝕性潰瘍等.基底細胞癌的早期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樣隆起邊緣的圓形斑片.表皮菲薄,常可見少數擴張的毛細血管,用放大鏡觀察時,尚可見雀斑狀的小黑點.也可表現為淡紅色珍珠樣苔蘚樣丘疹或斑塊.表面常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淺表的糜爛,結痂或淺表潰瘍.針對基底細胞癌,治療通常根據瘤體的大小,發病部位等具體情況而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一)放射治療最近主張分次小量照射,持續數星期,可以大大地減少壞死與疤痕.放射治療特別適合于老年人不愿手術者.硬斑樣或纖維化型者以及復發病人不采用放療,因對放射線不敏感.(二)外科療法全層切除后植皮效果較好,應注意范圍與深度.特別是硬斑樣或纖維化型,需要廣泛的外科切除,并用組織冷凍切片來觀察是否切除干凈.(三)化學療法(四)光動力方法:將腫瘤部位涂上光敏劑,然后用一定波長的光來照射,產生光化學反應,從而殺滅癌細胞.
2016-02-14 20: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看你說的情況,那看有患了基底細胞癌的病情了,而看手術后發現有復發的情況,那這樣看通常是要考慮進行局部放療也好的但因為放療也是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對身體上會有些傷害的,那還可在放療期間同時結合上中醫的辨癥來進行對癥治療的,這樣也是會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2016-02-14 11: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是癌癥的一種但不要很害怕因為他的惡性程度并不高也很少發生轉移現在建議你去正規醫院檢查用藥要考慮放療與化療聯合療法治療
2016-02-14 11: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基底細胞癌1般分為4型,最常見的是結節潰瘍型.(1)結節潰瘍型:初起是表皮出現1個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蠟樣小結節,1般表皮相當硬,表面上常有小數擴張的毛細血管,略高于皮膚表面,或僅似紅斑而并不顯隆起,或略呈結節狀,表面的皮膚輕度向下凹陷.結節可逐漸擴大或新的損害在附近出現,相互融合,形成1個有蠟樣光澤的盤形斑塊,中央往往結成棕色、黃褐色或黯灰色痂,繼而痂下發生潰瘍,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潰瘍,大小自指甲蓋至銅錢大小不等,潰瘍邊緣堅實及卷起,往往呈半透明狀并凸凹不平,周圍皮膚無炎癥,底部呈珍珠樣或蠟樣外觀,有時損害表面完全為痂所覆蓋.潰瘍緩慢向4周及深部擴展,有如鼠咬狀,形成基底細胞癌的1種典型臨床形態,名為侵蝕性潰瘍.潰瘍可部分愈合而發生瘢痕,亦可擴展至皮下組織甚至軟骨及骨骼.各種組織可被摧毀而成深坑狀.發生于面部能破壞鼻、耳、眼眶及上頜竇等部位的軟骨和骨組織,引起出血或顱內侵犯或毀形.基底細胞癌損害發展緩慢,1般極少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也不轉移到別處.(2)色素型:結節較平面淺,損害與結節潰瘍型相同.由于含有較多色素,損害邊緣除有珍珠色光澤外,還點狀或網狀黯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中央部分亦可見有色素沉著,結痂后揭痂容易出血,痂下可呈黯棕色甚至炭黑色顆粒狀,與惡性黑色素瘤類似,容易誤診.(3)硬斑狀或纖維化型:常見于頭頸部,為堅硬淡黃色或黃白色斑塊,略微隆起,邊界不清,似硬斑病樣,可長期保持完整,最后發生潰破.(4)淺表型:皮損表淺,多發生于軀干,呈1片或數片浸潤性紅斑,表面脫屑或結痂,邊緣或整個皮損稍隆起,至少有1部分邊緣呈細小珍珠樣或線條樣堤狀.本型最后可纖維化.類似銀屑病、濕疹或脂溢性皮炎.醫生通常可直接觀察診斷基底細胞癌,但應通過活檢確診.常在診斷室用刮除術、電針燒灼術或切除術治療癌變,術前應作局部麻醉.很少使用放射療法.對復發的腫瘤和瘢痕狀基底細胞癌需要作顯微外科手術(莫氏手術). 不宜使用氟尿嘧啶之類的霜劑治療這種癌,因為有時可在治愈皮膚下引起癌擴散.
2016-02-14 09: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京生 主治醫師
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腫瘤內科
-
基底細胞癌,本名又叫基底細胞上皮瘤,基底細胞瘤,侵蝕性潰瘍等.基底細胞癌的早期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樣隆起邊緣的圓形斑片.表皮菲薄,常可見少數擴張的毛細血管,用放大鏡觀察時,尚可見雀斑狀的小黑點.也可表現為淡紅色珍珠樣苔蘚樣丘疹或斑塊.表面常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淺表的糜爛,結痂或淺表潰瘍.針對基底細胞癌,治療通常根據瘤體的大小,發病部位等具體情況而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一)放射治療最近主張分次小量照射,持續數星期,可以大大地減少壞死與疤痕.放射治療特別適合于老年人不愿手術者.硬斑樣或纖維化型者以及復發病人不采用放療,因對放射線不敏感.(二)外科療法全層切除后植皮效果較好,應注意范圍與深度.特別是硬斑樣或纖維化型,需要廣泛的外科切除,并用組織冷凍切片來觀察是否切除干凈.(三)化學療法(四)光動力方法:將腫瘤部位涂上光敏劑,然后用一定波長的光來照射,產生光化學反應,從而殺滅癌細胞.
2016-02-14 09:1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