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肝檢查有異常,低回聲區原因及以何為準
患者昨天在醫院做肝膽脾胰B超:黑白B超:肝包膜光整,肝內光點細密在增強,分布均勻,管道走行自然,血管顯示清晰。肝右葉見5.8X8.4厘米的偏低回聲區,境界清晰。膽總管寬0.5厘米。門脈主干1.1厘米。膽囊長徑7.5厘米,橫徑3.2厘米,膽壁稍毛糙,膽囊壁見0.2X0.3厘米的高回聲,不移動,膽汁透聲好。胰腺大小形態正常,回聲均勻。脾臟肋間厚3.6厘米。超聲提示:脂肪肝。肝右葉偏低回聲區,性質待定,建議進一步檢查。膽囊息肉。彩色B超:超聲所見:PV11MM肝形態正常,內光點密集,分布均勻,血管走向清晰,右葉探及一個低回聲團,境界清,內見彩色血流信號,其大小約59X51X63MM.膽囊大小74X24MM。壁光滑,后約2MM,膽汁(-)胰腺輪廓清,胰腺回聲均勻脾臟肋間厚度33MM,肋下0MM.超聲印象:肝內低回聲團(建議進一步檢查)肝內光點密集。上腹部CT掃描設備GE以XY為基線,層厚/層距:5+7MM/5+7MM,平掃+增強影像表現:增強前后掃描均見肝臟外形輪廓規則,肝內密度普遍有減低,右葉下后端見有局限性密度減低區,寬約5CM,增強后A氣無明顯異常強化影,門脈實質期均勻強化,未見局限異常強化灶與實質占位,右葉膈頂部見有多發囊性低密度病灶,直徑均小于5MM。肝內膽管,膽總管未見明顯擴張。膽囊形態大小正常,內無鈣化結石。胰腺各部無增大,密度均,胰周間隙清。脾臟、兩腎形態密度無異常。后腹膜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腹腔內無積液。意見:1、肝右葉下后端局灶性脂肪浸潤及膈頂部多發小囊腫,無明顯實質占位。2、膽囊、脾臟、胰腺、兩腎未見明顯異常與占位。3、后腹膜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總膽紅素23.2直接膽紅素3.5間接膽紅素19.7總蛋白74.3白蛋白45.4球蛋白28.9乳酸脫氫酶146谷丙轉氨酶27谷草轉氨酶17堿性磷酸酶60Y谷氨酰轉肽酶31葡萄糖5.36總膽固醇5.32甘油三酯1.32高密度脂蛋白1.39低密度脂蛋白3.33尿素氮4.5肌酐80尿酸499β2微球蛋白1.6患者今年37歲,1.85M,體重在去年的時候有130KG左右;后來從今年8月份每天快走9公里,到昨天早上體重是112.5KG。前幾年和今年上半年B超一直發現是脂肪肝,但是沒有發現有低回聲區。今年3月份B超門脈主干13MM,這次B超縮減為11MM。是不是減肥的緣故?肝內低回聲區會不會由于脂肪消退的不均勻,有一塊脂肪消減的特別慢?這種情況是以CT為準還是以B超為準?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池曉玲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肝病???/p>
-
患者肝部檢查出現低回聲區,可能與脂肪肝消退不均、肝囊腫、血管瘤、肝腺瘤、肝癌等有關。需綜合判斷以明確診斷。 1. 脂肪肝消退不均:患者體重明顯下降,脂肪肝可能改善,但部分區域脂肪消減較慢,可出現低回聲區。 2. 肝囊腫:CT 顯示的膈頂部多發小囊腫可能表現為低回聲。 3. 血管瘤:多為良性,血管異常增生形成,也可能呈現低回聲。 4. 肝腺瘤:與激素、藥物等有關,可表現為低回聲。 5. 肝癌:雖然可能性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綜合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CT 和 B 超各有優勢,不能單純以某一項檢查為準。還需結合病史、癥狀、腫瘤標志物等進一步明確低回聲區的性質。建議患者定期復查,密切關注變化。
2025-04-02 09: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這位朋友,是不是因為減肥所導致的門脈主干減細不確定。但不會因為脂肪消失的不均勻而造成肝內低回聲區的。CT要比B超更有優勢在這種情況。建議CT增強掃描看,肝功能還好,動態觀察,醫生詢問:不懂得有沒有什么癥狀?
2016-01-31 08: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當然是以ct的檢查結果為準了。
2016-01-31 07: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從所述的情況來看,應該沒什么大問題,CT和B超都屬于影像學,結合檢驗室情況來看,沒什么大事,肝囊腫屬于良性。定期復查。
2016-01-31 04: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