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譚全達 副主任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血透科
-
嗜酸性粒細胞總數偏高可能與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傳染性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有關。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9-12-06 22:30
1.過敏性疾?。喝邕^敏性鼻炎、哮喘等,接觸過敏原后可導致。治療常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孟魯司特鈉。
2.寄生蟲?。喝缁紫x、鉤蟲感染。驅蟲治療可用阿苯達唑、甲苯咪唑、吡喹酮。
3.傳染性疾病:如猩紅熱。需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青霉素。
4.血液?。喝缏粤<毎籽?。治療方法多樣,包括化療、靶向治療等。
5.自身免疫?。合耦愶L濕關節炎。常用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
嗜酸性粒細胞偏高不一定嚴重,需綜合癥狀及其他檢查明確病因,遵醫囑治療。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不要擔心,單純的化驗結果不能說明什么問題,臨床上要與血液的其他檢驗結果和臨床癥狀相結合才能確定屬于哪方面的問題。如果是嗜酸性粒細胞偏高,一般可能是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紫癜等,也可能是由于寄生蟲導致,所以要針對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建議你去醫院詳細查一下,在做治療。
2016-01-25 08: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在勞動、寒冷、饑鋨、精神刺激等情況下,交感神經興奮,通過下視丘刺激垂體前葉,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使腎上腺皮質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可阻止骨髓釋放嗜酸性粒細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向組織浸潤,從而導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減少。因此正常人嗜酸性粒細胞白天較低,夜間較高。上午波動較大,下午比較恒定。
2016-01-24 20: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一般來講嗜酸性粒細胞這個指標的意義不大,對疾病的診斷無意義,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偏低;血紅蛋白的話,主要是看您到底有多低,如果稍微低一點但是高于90是沒有太大關系的,平常可以多吃點紅棗之類的補血食物即可
2016-01-24 19: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嗜酸粒細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為髓系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嗜酸粒細胞祖細胞()所產生。嗜酸粒細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細胞產生,因此,嗜酸粒細胞與免疫系統之間有密切關系。嗜酸粒細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和組織中,外周血中很少,僅占全身嗜酸粒細胞總數的1%左右。嗜酸粒細胞具有以下生物活性:①趨化和吞噬作用:主要的趨化因子有:來自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的組胺;補體成分(C3a、C5a、C567)及免疫復合物;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某些細菌、寄生蟲、腫瘤及致敏的淋巴細胞均可因產生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而引起嗜酸粒細胞增多。此外,活化的嗜酸粒細胞在體外具有弱吞噬作用;②限制Ⅰ型超敏反應:嗜酸粒細胞能分泌溶酶體中的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等,對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釋放的活性介質起滅活作用,從而消除所致的過敏性炎癥反應;③抗寄生蟲感染:嗜酸顆粒含有堿性蛋白、陽離子蛋白、過氧化物酶等。嗜酸粒細胞表面有抗體的Fc受體及補體受體,可通過這些受體與寄生蟲-抗體/補體復合物結合,釋放胞質中的陽離子蛋白殺傷蟲體,在抗寄生蟲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正常人嗜酸性粒細胞為白細胞數的0~7%,直接計數為(0.05~0.45)×109/L,超過正常后稱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內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可對自身組織造成損傷。男性多見,年齡20~50歲。臨床表現多樣,可有發熱、咳嗽、胸痛、心悸、氣短、神經精神癥狀、瘙癢、皮疹、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水腫等。最嚴重的是心內膜下血栓形成和纖維化,腱索纖維化,導致房室瓣反流,最終發生進行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光是它降低,沒有什么臨床意義!
2016-01-24 17: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嗜酸性粒細胞屬粒細胞系,是白細胞的一種類型。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白血球的一種。它的增高多見于過敏疾病,寄生蟲感染。但是此類細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單看這一種細胞不能做出診斷,要綜合進行多個項目進行診斷。
2016-01-24 12: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