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
BR>大夫您好:我想咨詢一下有關白塞病的問題,白塞病和口瘡有什么區別。我父母去年口腔反復的潰瘍,下體伴有輕微的潰瘍,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白塞氏病,開了一些中藥,但是吃了幾個月,見效并不好,后來在網上看有一種叫“復方珍珠口瘡顆粒”的藥,買回幾盒,吃了見效很快,十多天就全部好了,可是口腔內的潰瘍還是反復的犯,其他的癥狀完全消失,由于這種藥上面寫著不宜長期服用,所以特此咨詢,不知是否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白塞病為一種多系統自身免疫疾病,主要表現為免疫性血管炎性疾患,其癥狀有:①復發性阿弗他口炎;②復發性陰部潰瘍;③前后葡萄膜炎;④皮膚血管或大血管炎;⑤關節炎;⑥腦膜腦炎及皮膚對小創傷過強反應等。1 臨床主要癥狀與診斷復發性阿弗他口腔潰瘍發生于唇、舌及頰腭粘膜,多為直徑0.1-0.3cm大小的小潰瘍,表面覆以白色或黃色偽膜,邊緣有痛感,一般1-2周自愈,但極易再發;有統計98.9%的病人有口腔粘膜癥狀。陰部潰瘍多為陰囊、女陰部的周邊清楚的深在潰瘍,痛感明顯,易復發,病程長,見于90%以上的病人。眼癥狀多為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可形成潰瘍、瘢痕、失明,90%以上的病人有眼癥狀。典型的紅斑結節及淺表或深層栓塞性血管炎較為常見,痤瘡樣膿皰性發疹見于面、頸、軀干,有的為毛囊炎樣發疹,病人針刺反應陽性在80%以上。較少見的癥狀有:①關節炎,為不對稱的大關節痛,約見于50%的病人;②腦膜腦炎,精神癥狀;③心血管損害,包括動脈炎、心內膜炎等(占20%-46%)。中醫的證候分類:①濕熱結毒:多見于急性發作期。下肢紅斑結節,證見高熱,心煩出汗,口舌生瘡,灼熱疼痛,關節酸痛,胸肋悶脹,口苦咽干,婦女帶下黃稠,舌紅苔黃,脈弦滑數。②肝腎陰虛:口、眼、外陰潰瘍時輕時重,反復發作,低熱纏綿,手足心熱,頭暈目眩,口干咽燥,遺精盜汗,月經不調,腰膝酸軟,舌紅少津或見裂紋舌、光面舌,脈細數。③脾腎陽虛:反復出現的口腔、外陰潰瘍,遇冷加重,病程長,全身乏力,少氣懶言,手足不溫,食欲不振,畏寒肢冷,下肢浮腫,大便溏稀,遺精陽痿,月經不調。舌淡,苔白,脈沉細。筆者認為:虛火上炎、陰虛濕盛,毒盛血瘀,是狐惑證的主要臨床見證。病人多為陰虛體質,病情反復多變,易診難治。據日本厚生省白塞病調查組1972年診斷標準,主要癥狀:①口腔復發阿弗他潰瘍;②皮膚癥狀含結節性紅斑,皮下血栓性靜脈炎,皮膚針刺反應及毛囊炎,痤瘡樣皮疹;③眼癥狀含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脈絡膜炎;④外陰部潰瘍。次要癥狀:①關節炎癥狀;②消化道癥狀;③附睪炎;④血管癥狀;⑤神經精神癥狀。參考皮膚針刺反應及病型診斷:完全型:臨床同時或先后出現4項主要癥狀;不完全型:病程中出現3項主要癥狀或出現眼癥狀的①和③和另一項主要癥狀。可疑型:病程中出現眼以外2項主要癥狀。可能型:病程中出現一項主要癥狀。筆者認為出現口腔、眼、外陰部癥狀即可為典型白塞病:針刺反應陽性多在疾病活動期間,有參考價值。中醫認為“狐惑病”是由先上炎而發于目,蝕于口,脾失運化,積食生熱。下注于陰或濕熱之邪稽留營血,致經絡阻隔,氣血凝結而見皮膚紅斑結節損害,有人認為肝熱、脾濕、腎陰不足是本病的三大主要因素,這和我們對白塞病的中醫辨證求因為虛火上炎、陰虛濕盛、毒盛血瘀證是一致的,這也是我們對本病治療的依據。2 治療(1)中醫治療辨證施治 ①陰虛內熱,虛火上炎證:以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為主,脈細數,舌絳苔黃。治宜滋陰清熱,引火歸元。方用清熱護陰湯(金銀花、槐花、金蓮花、生地、元參、麥冬、丹皮、當歸、甘草。)②陰虛濕盛,濕毒下注證;以陰瘡久治不愈為主,脈弦滑或緩,舌胖苔白。治宜健脾除濕,解毒護陰。方用滋陰利濕湯(生地、熟地、茯苓、澤瀉、車前子、白鮮皮、當歸、甘草)。③毒盛血瘀證:以紅斑結節等血管炎損害為主,脈弦滑或溫而微數,舌有瘀斑苔黃。治宜活血解毒。方用活血解毒湯(金銀花、黃柏、生地、丹皮、赤芍、桃仁、紅花、當歸、甘草)。(2)雷公藤治療 用雷公藤多甙20mg/次,每日3次;或雷公藤浸膏片2片,日服3次;或昆明山海棠片,每次3片,日服3次。(3)局部治療 口腔或陰部潰瘍外用冰硼散、西瓜霜、錫類散、黃連膏、化毒散膏;紅斑結節未破者敷紫色消腫膏等。(4)針灸治療 應辨證選穴,多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常用穴位為合谷、肺俞、內關、少沖、風池、足三里等。(5)西醫治療 皮質類固醇激素可緩解癥狀,但不良反應多,且易復發,故用于腦神經、大血管及眼部嚴重損害者。免疫抑制劑:秋水仙鹼05mg,日服2次,也有選用硫唑嘌呤2mg/(kg·d)或環磷酰胺2mg/(kg·d)治療者,但療效各家報道不一。其他有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或反應停每日300mg,有效后減到每日100mg,但應注意該藥有致畸作用。也可用左旋咪唑50mg,日服3次。局部可選用口腔潰瘍膏、四環素可的松眼藥膏。本病在我國并非少見病,雖然目前病因不明,但遺傳因素及T細胞功能低下與中醫辨證稟賦素弱、腎陰不足有相同的認識基礎,治療上應從病人整體出發,辨證應用滋陰清熱、健脾利濕、活血化瘀治療與西醫抑制或調節免疫療法,按“急者治標,緩者治本”及“標本兼治”的原則,對不同病人、不同病期、不同病情選用相應的治療措施。
2016-01-19 01: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這位朋友你, 白帶病建議服用白帶丸,歡迎再次提問
2016-01-18 22: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口瘡? 口瘡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現淺表、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黃白色潰爛點,以灼熱疼痛反復發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瘡又名口瘍、口疳等。該病名首見于《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本病好發于唇、舌、頰、牙齦、硬腭等部位,可單發或多發,局部有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種發病率最高、比較頑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每于進食不慎,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時發作。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類。虛證常易復發,有的病史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西醫學所稱的復發性口瘡、特發性阿弗他性口炎、復發阿弗他性潰瘍,或復發性口腔潰瘍,與本病相似,故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