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
我的孩子五歲零三個月,2007年1月11日確診為猩紅熱,身上有疹子,一直未發燒,連續用藥8天,每天打兩次青霉素點滴,每次320萬單位,1月19日復查時,大夫認為病已治好,但血常規白細胞為9。9,淋巴細胞%為67。40,有點高,大夫說可以停藥繼續觀察,中性粒細胞%為26。80。1月26再次復查時,血常規白細胞為13,淋巴細胞%為40。90,中性粒細胞%為52。80,依舊偏高,但這段時間孩子外在表現一切都很正常,大夫說有些孩子得猩紅熱之后也有這種現象,不好解釋,可能與大計量用青霉素有關,可以繼續觀察。孩子在第一次化驗時,白細胞為15。4,淋巴細胞%為37。70,中性粒細胞%為52。70,用藥期間復查時,1月15日,白細胞為9。1,淋巴細胞%為60。90,中性粒細胞%為32。10。孩子最初尿有點異常,尿常規鏡檢項目紅細胞6。64,UF100中紅細胞36。90,但打了一次點滴后尿常規就正常了,之后尿常規檢查一直正常,我們一直搞不懂為什么孩子的白細胞總高,請問我該怎么辦?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還有一定的傳染性,可暫時別讓您的孩子到校。當他的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正常、皮疹消退、咽部紅腫消退)才可停藥,經過正規足量抗生素治療7天,無癥狀體征即可返校。“急性腎小球腎炎”只要查尿常規就行了
2016-01-14 14:2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孩子對藥物不過敏的情況下,是可以服用的。該品主要用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偏頭痛、牙痛等。
2016-01-14 11: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皮膚癥狀一般2-4周才能消退,您可以應用中藥調理。
2016-01-14 07: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猩紅熱是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以下簡稱本菌)經呼吸道傳播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是兒科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該病臨床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猩紅熱皮疹以及皮疹消退后可有脫皮或脫屑為其特征。 一、診斷 (一)流行病學史多有猩紅熱接觸史,尤其在托幼機構及小學校發病者較高。 (二)臨床表現 1.普通型: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急性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猩紅熱皮疹。 ①潛伏期:通常2-4d,潛伏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也可能有輕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適、咽喉不適等。 ②前驅期,由于病原體已經在咽峽、扁桃體開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因而臨床表現有發熱、畏寒、全身不適、咽喉痛。部分患兒可有嘔吐。腹痛,甚至腹瀉。此時患兒咽、扁桃體充血水腫,甚至膿性滲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楊梅舌)。前驅期短,通常只有1-2d,很快進入出疹期。 ③出疹期,除前驅期癥狀和咽、扁桃體、舌面的體征更加突出嚴重外,由于大量紅疹毒素入血,導致皮膚毛細血管中毒擴張,致使皮膚真皮層廣泛充血發紅,患兒皮膚表現為:廣泛的彌漫性充血性斑疹,疹間無正常皮膚,皮疹不高出皮。發生皮疹的同時出現猩紅熱的典型體征:楊梅舌、口周蒼白圈、帕氏線、皮膚劃痕征陽性。皮膚出現彌漫性充血性紅斑疹同時,由于有炎癥細胞浸潤和上皮細胞沿毛囊周圍堆積,高出皮面、紅色、堅實像粟粒子樣散布于充血性皮膚上稱之為粟粒疹。有時由于皮膚不清潔或汗腺分泌旺盛加之毛囊周圍的細胞堆積,致使毛孔阻塞、汗流不暢形成汗庖散布于充血性皮疹上稱汗庖疹(典型猩紅熱皮疹)。猩紅熱皮疹出現后患兒感到皮膚劇烈瘙癢。 恢復期,經3-5d出疹期后,咽部感染逐漸控制,全身中毒癥狀逐漸好轉,皮疹變暗,體溫漸正常,最后發生脫皮或脫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重,皮疹越重,最后的脫皮亦越重。由于軀干、四肢皮疹相對較多、較重,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因此,其脫皮較其他部位重。嚴重病例呈大塊脫皮,甚至出現手套樣、襪套樣脫皮。恢復期大約1周左右,但脫皮或脫屑過程可持續2-4周。 2.重型(中毒型):高熱40℃左右不退,持續一周左右,皮疹呈紅斑或出血性,全身感染中毒癥狀重,如嗜睡、驚厥。個別昏迷發生中毒性腦病,也可合并中毒性心肌炎。 3.并發癥 1)化膿性損害:中耳炎,淋巴節炎,蜂窩組織炎及敗血癥。 2)變態反應性疾病:急性腎炎及風濕熱,多發生在病后2-4周。 (三)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增高10×109-20×109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可達75%以上,有核左移,胞漿中可將中毒顆粒。恢復期嗜酸粒細胞增加,可達5-10%。 2、尿常規檢查可有少量蛋白,多為一過性。并發腎炎時,蛋白增加,并出現紅、白細胞管型。 3、咽分泌物培養可有乙型鏈球菌生長。用免疫熒光法檢查咽試子涂片可發現乙型鏈球菌。 4、血清學檢查:抗"O">1:400鏈球菌酶玻片試驗,早期可測出血清中多種抗體,假陽性很少,且快速,為輔助診斷。 (四)鑒別診斷 診斷困難病例,臨床上要與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其敗血癥、病毒感染、各種相關藥物(氨芐青霉素、解熱鎮痛藥等)所致猩紅熱樣皮疹病例進行鑒別診斷。同時特別注意重癥猩紅熱與類猩紅熱及中毒性休克綜合征進行鑒別。 (五)治療與預防 1、猩紅熱的抗菌治療越早越好,首選青霉素5-8萬IU/kg使用,通常肌肉注射,也可靜脈給藥,療程7d,病情重者除適當加大青霉素用量以外,療程10d。有研究表明療程5d,有20%患者咽部病原未能完全清除;療程7-10d時咽部病原清除可達100%。青霉素過敏者或確屬耐藥者,可用紅霉素等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及頭孢類抗菌素。 2、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如止癢、清咽利喉、超聲霧化,補充足夠維生素、水、電解質等,有利于病情恢復。 3、當猩紅熱出現并發癥時,按相應并發癥處理。 4、預防消除傳染原、切斷傳播途徑和預防A組β溶血性鏈球菌(GaβHS)咽峽炎是預防猩紅熱的根本方法。目前尚無對猩紅熱主動免疫,被動免疫也很難有保護作用。對密切接觸的易感兒,使用青霉素;包括長效青霉素以及口服磺胺或紅霉素類抗生素有短暫的保護作用。
2016-01-14 05: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猩紅熱的療養與護理:1)臥床休息;臥床休息可以減少身體的消耗和心、腎、關節的負擔減少合并癥。2)飲食:嗓子痛時,應吃些稀飯、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湯、蛋湯、牛奶、碎菜等。要多喝水,有利于排除細菌毒素。3)口腔保潔:因細菌多集中在咽部,口腔保潔很重要。年齡大的患兒,每次飯后或睡覺醒來時,用溫鹽水漱嗓子。年齡小的患兒.可以用鑷子挾紗布或藥棉蘸溫鹽水擦拭口腔。4)皮膚的護理:出疹時患兒皮膚搔癢,不但影響患兒休息,如果抓破,還會引起皮膚感染。要將患兒的指甲剪短,用溫水擦洗皮膚,幫助止癢。注意出疹時勿用肥皂。脫皮時不要用力搓或撕剝,以免皮膚損傷感染。5)觀察病情;注意發現并發癥的象征。出疹期要注意患兒有無心慌、氣短、脈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以便及時發現并發癥心肌炎。發病1周左右,注意患兒如發熱不退、頸部或頜下淋巴腫痛,可能并發化膿性淋巴結炎;耳內可能并發化膿性中耳炎。發病2周左右,注意患兒有無關節腫痛的現象。這是關節炎的象征,如不及早治療,還可能導致風濕性心臟病。發病3周左右,注意患兒有無茶色尿,有無浮腫、腰痛現象,這是腎炎的象征。發現以上可疑并發癥的象征,應立即去醫院診斷、治療,防止病情發展。2、采取隔離消毒措施,切斷傳播途徑(l)隔離1)患兒在家休息,不要與其他兒童接近。隔離期限自發病之日起,不少于7天。2)患兒如有化膿性并發癥者,應隔離至炎癥痊愈。(2)消毒l)患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鐘。2)患兒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紙里燒掉。用過的臟手絹要用開水煮燙。3)日常用具可以暴曬,至少30分鐘。食具煮沸消毒。4)患兒痊愈后,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來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曬l~2小時。3、托幼園所及小學的班級內發現猩紅熱患兒,應立即送醫院或回家隔離治療患兒所在的班級應做一次徹底掃除。患兒接觸過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來蘇水擦拭消毒。室內應充分通風換氣。對保教人員及其他幼兒要加強晨、午檢,注意觀察有無咽炎、扁桃體炎等嗓子痛的可疑患者.發現后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4.易感者的預防1O歲以下的兒童都是易感者。因為乙型A組鏈球菌的型別多(有46個型).型間無交叉免疫,患一種型號的猩紅熱,可產生該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紅熱,所以認為兒童仍是普遍易感者。(1)托幼機構要在流行期認真做好晨。午檢工作,早期發現可疑者。(2)流行季節,雖然天氣很冷,室內也要做到通風換氣,每日至少2次,每次15分鐘。兒童要加強體育鍛練,多做戶外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3)帶菌者治療:托幼園所的職工中如有經常患咽炎、扁桃體炎的可疑帶菌者,要做咽拭培養,陽性帶菌者要用抗生素治療,連續用藥7天,一般咽拭培養可轉陰,個別不能轉陰者,可進行扁桃體摘除。
2016-01-14 02: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