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紅綱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三級甲等
肝膽胰外二科
-
直腸癌的癥狀多樣,常見有大便異常、腹痛、腹部腫塊、排便習慣改變、全身癥狀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08-29 18:59
1.大便異常:包括大便出血、大便變細、黏液便等。
2.腹痛:多為隱痛或脹痛,可因腫瘤侵犯神經加重。
3.腹部腫塊:腫瘤增大時可觸及。
4.排便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便秘與腹瀉交替。
5.全身癥狀:晚期可有消瘦、乏力、貧血等。
出現上述癥狀應警惕直腸癌,及時就醫檢查。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腸癌的早期多無明顯癥狀,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而后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由于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直早期腸癌確診后應盡量做手術切除,如果病變尚未擴散,手術切除后可能有滿意的效果。手術后注意飲食,適當鍛煉,把營養跟上,或者配合服用人參精華提取物人參皂苷Rh2(護命素),都能很好地延長患者生命期限。許多服用Rh2護命素的患者都長期存活,且有一個較好的生活質量。
2016-01-12 15:1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直腸癌的癥狀主要是有以下特點“1、便血:腸癌早期病變僅限于黏膜,可無癥狀,或僅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出現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糞便鏡檢可發現紅細胞,大便潛血試驗呈陽性。對有血便或持續大便潛血陽性病人,應首先考慮到有大腸腫瘤的可能,并應做進一步的相關檢查;2、黏液便和膿血便:癌腫破裂時,大便中常帶有鮮紅或暗紅的血液和黏液,且糞血相混;3、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由原來的每天一次變成兩三次,每次大便完畢后有大便不盡的感覺;4、腹瀉或便秘交替:若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癥狀,就可能是因為癌瘤的生長影響了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應該考慮癌變可能;腹痛和腹脹:腸癌患者因腸道梗阻會腹脹、腹痛,其中腹痛的發生率較腹脹的發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5、貧血與消瘦:隨病程進展,病人可出現慢性消耗性癥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及發熱,甚至出現惡液質,并經常伴隨著疲勞和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與便血、攝入不足以及消耗過多有關。當有以上表現時就應該考慮癌變可能,最好去做結腸鏡檢查等,腸癌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還是手術的治療,手術后是配合中藥的治療,中藥如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加快手術后身體的身體恢復,能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影響端粒酶的活性,誘導分化與凋亡,對患者的癥狀有很好的改善。
2016-01-12 14: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便血為直腸癌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于糞便表面,合并感染后為濃血便。2、慢性腸梗阻時,腹部膨脹,腸鳴音亢進和陣發性絞痛。3、全身惡病質癌腫晚期,病人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貧血、黃疸、腹水等。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瀉等大便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惡液質
2016-01-12 05: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直腸癌的初期表現為便血為直腸癌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于糞便表面,合并感染后為濃血便。病人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貧血、黃疸、腹水等。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瀉等現象。
2016-01-12 02: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早期直腸癌的臨床特征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在癌腫局限于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唯一的早期癥狀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當時作肛指檢查,多可觸及腫塊,中、晚期直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癥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癥狀。
2016-01-12 00: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