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高血壓的不可以根治的,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降壓藥物種類很多,各有其特點,目前趨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數減少的長效制劑或劑型,常用的藥物有替米沙坦或氨氯地平等注意飲食調節,以低鹽,低動物脂肪飲食為宜,并避免進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適當控制食量和總熱量,適當減輕體重,不吸煙.
2016-01-08 03: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合理膳食 1.飲食對于高血壓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 2.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②蛋白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制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 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③脂肪類食品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浸沙丁魚. 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水果類(蘋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 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與下面的“高血壓飲食寶典”沖突!!!!---- 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⑤其他食物 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醬菜類,咖啡. 3.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 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于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果蔬 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蘋果,有益于健康,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適量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注意周圍環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艷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③穿著舒適吸汗的衣服:選棉質衣料,運動鞋等是必要的. ④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后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饑餓時或飯后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③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 ④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2016-01-07 19: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飲食上注意1·鹽的限制:一般高血壓控制在5克左右,嚴重者在3克以下2·脂肪的攝入:少吃動物內臟、腦、魚子、肥肉、帶魚等3·體重的控制: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指數應小于24為好。降壓食品如下:鮮芹菜汁、海帶、紫菜、木耳、蘑菇等!!祝您健康!!!!!!!!!
2016-01-07 17: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高血壓病首先要明確是原發性或是繼發性,后者需要針對病因治療.除了降壓藥物治療外,飲食調理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一般將收縮壓即高壓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張壓即低壓大于等于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的80%,其確切原因還不清楚.而繼發性高血壓比較少見,大約占高血壓的10%~20%,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只要治愈了原發疾病,高血壓也就會隨之消失.腎性高血壓為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它是由于腎臟血管或腎臟實質的病變引起的高血壓.前者多為先天性,腎動脈狹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齡較輕,血壓增高顯著,對各類降壓藥療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糖尿病腎病,結締組織病,多囊腎等引起,病人尿液檢查時常可發現蛋白,白細胞或紅細胞等異常.內分泌性高血壓:主要由腎上腺疾病引起,常見的有皮質醇增多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和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癥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滿月,面紅,腹部和大腿內側出現紫紋,皮膚痤瘡,體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經失調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病人化驗時會發現高血鈉和低血鉀,尿中鉀含量增高,病人出現乏力,肌肉無力,間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鉻細胞瘤患者的血壓為發作性或持續性增高,常見的三大主癥為發作性的劇烈頭痛,出汗,心悸,其他癥狀包括面色蒼白,惡心,腹痛,呼吸困難等.血管性高血壓:引起血壓增高的血管病變,常見有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和動脈粥樣硬化等.主動脈縮窄病人的上肢血壓明顯升高,而下肢血壓低,甚至無血壓.大動脈炎多發于年輕女性,它常累及身體一側的動脈,測血壓時可發現兩上肢血壓明顯不同,一側異常升高,另一側低甚至測不出.大動脈炎也可累及腎動脈,導致腎動脈狹窄.老年人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也可引起兩上肢血壓明顯不同.藥物性高血壓:有許多藥物可引起血壓升高,患者長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壓,嚴重者可發生心,腎合并癥,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強的松,丙酸睪丸素,苯丙酸諾龍等;避孕藥;甘草類制劑;腎上腺素類藥物,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擬腎上腺素藥(如鹽酸麻黃素),以及苯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其他藥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狀腺素制劑,碳酸氫鈉等.不同類別降壓藥物的藥理作用都不同,都有不同的單用或合用的適應癥.對于有腦血管病史可用鈣離子拮抗劑,有心臟病史或心動過速情況,可用ACEI類,或B受體阻滯劑一類的藥物,有腎源性高血壓病因的可以使用ARB類藥物.多選用單一藥物起始治療,必要時再聯用,而且盡可能選用長效制劑,如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等等.因此多采用單用一種降壓藥物治療,按時規律服藥觀察,如果在一周左右可以達到血壓穩定于正常范圍,則可以長期口服這種藥物治療.對明確的已經有高血壓這一個高危因素存在時,建議定期體檢,查體重,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血脂,血粘,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規等項化驗,以及頸部血管B超,心電圖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這些心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平時需要注意,勤測血壓,家中可自備血壓計,每日三次測量以做到心中有數.盡可能避免一些不良因素,例如勞動,情緒變化(如高興,悲傷,緊張),進食,用力排便等,避免血壓波動過大而導致的頭昏,頭痛等不適,也可避免因此誘發腦出血.生活上,低鹽低脂均衡飲食,以新鮮的五谷,蔬菜,水果為主,戒煙戒酒,適當鍛煉,控制體重,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心情愉快,情緒穩定.生活飲食上需要注意,合理的膳食原則應該是在限制總熱量的前提下保持營養均衡.低鹽低脂均衡飲食,均衡就是要保證三大營養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60%~70%,蛋白質占10%~15%,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類,薯類和淀粉類食品構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要以植物油為主,減少動物性脂肪.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一般為1:1:1.蛋白質中應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優質蛋白(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每日三餐規律進食,定時定量,以新鮮蔬菜,水果,五谷雜糧為主,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避免油膩,高脂,高鹽,高糖,腌制,熏制等加工的飲食,進食時細嚼慢咽,可以自我進行食物的熱量的估算和統計,制定符合自己家庭情況的食譜,每日適當鍛煉,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高血壓病一般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生活飲食調節而達到較好的控制效果.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病,大多是需要終身服藥的.
2016-01-07 14: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每人食用量不超過6克.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蛋白質.注意補充鉀和鈣,如綠葉菜,牛奶,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飲酒,男性每日攝入酒精含量應在20克以下,女性則應在15克以下.此外,肥胖常與高血壓結伴而行.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宜采用清蒸,白煮,汆,涮,涼拌等少用油的方法,不吃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同時應注意限制攝入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動物性脂肪(豬,牛,羊油及奶油,肥肉等),少吃或不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腦,魚子等.高血壓患者應該適當多吃些魚類和豆制品,因為魚類蛋白,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而且具有預防腦卒中發生的作用.魚類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血脂和改善凝血機制的作用,可減少血栓形成,清蒸魚是最好的食譜.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豐富的維生素對于維護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有好處.另外,喝點淡茶有利尿和降壓作用,但高血壓患者不宜喝濃茶,以免過于興奮,影響正常休息.以上是對“高血壓應注意什么飲食”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07 07: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