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白血病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造血系統惡性疾病,特征為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異常增生,浸潤各種組織,產生不同的癥狀,外周血液白細胞發生質和量的改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通常情況,白血病患者都會出現貧血、乏力、消瘦等病癥,由于病程較長,往往身體都十分虛弱。因此,在西醫治療的同時,建議配合中藥如人參皂苷Rh2(護命素)聯合治療,抑制癌細胞增長和擴散,防止復發轉移,同時提高免疫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中醫認為,急性者多屬于“溫邪”范疇;慢性者多屬于中醫“虛勞”、“積聚”、“痰核”等范疇。前者可分為溫毒人營、肝火痰熱等證;后者可分為毒熱傷陰,迫血妄行及腎陰虛衰,脾肺虧損等證,應辨證治療。 1、方劑一:熟地、地骨皮、黨參、黃精各15克,枸杞、生地各20克,知母、黃柏、丹皮、山萸肉各10克,白茅根30克,半枝蓮40克。水煎服,每日1劑。針對急性白血病陰虛內熱,兼氣血雙虛證。 2、方劑二: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敗醬草、茜草各15克,薏苡仁、丹參、當歸各12克,生大黃3克,三棱、莪術各6克,三七9克。水煎服。針對急性白血病肝脾腫大,溫毒人營證。
2016-01-04 20: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