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基底細胞癌
有兩年病史,起初頭疼,右臉疼,最后發現右眼里面長了一個瘤。過了一段時間,眼球潰爛,做了手術,右眼球已去除,但一直有炎癥出現,一直疼得厲害?,F在已經發展至甲狀腺,淋巴結都腫大了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用藥治療 1.手術切除是治療眼瞼基底細胞癌的主要方法,手術切除范圍應足夠大,去除所有腫瘤組織,同時盡可能保留正常眼瞼組織。由于癌細胞向周圍浸潤超出臨床上所顯示的正常邊緣,最好采用Mohs顯微手術技術或術中冷凍切片監測切除標本的邊緣,以確定腫瘤完全切除,防止復發?! ?.放射治療大多數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有效,尤其是復發病例或病變位于內眥部者可選擇應用,放射量為40~70Gy,有報道眼瞼基底細胞癌侵犯眼眶者,應用敷貼器進行內放射治療,取得較好療效。但無論哪種放射治療,都應掌握放射劑量,以避免放療并發癥。臨床常見的眼部并發癥包括放射性角膜炎、白內障、睫毛禿、皮膚色素脫失、放射性視神經病變等。硬化型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 ?.冷凍療法適應證為:①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全身病而不能手術者;②患者不同意手術;③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征;④著色性干皮癥;⑤腫瘤位于內眥部,手術后易引起功能障礙和畸形者;⑥硬化型或復發性腫瘤。冷凍治療的優點為冷凍對病變組織和周圍正常組織有一定區別,因此冷凍后腫瘤消失,但眼瞼不變形或很輕微畸形;由于冷凍阻塞瘤體周圍的血管,可防止癌細胞擴散和轉移。其缺點為治療區皮膚有色素過度沉著和色素脫失現象,留有持久的白斑。 4.光化學療法是利用光敏劑血卟啉衍生物對瘤細胞有特殊親和力,在激光照射下,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發生氧化作用,破壞癌細胞膜,使癌細胞壞死。同時血管基質也受到破壞,使腫瘤發生變性壞死。主要并發癥為過敏反應,日光照射后出現全身腫脹,或皮膚發生水皰?! ×硗?,有報道一些新方法輔助治療基底細胞癌,如應用干擾素-2b或δ-氨基乙酰丙酸,但療效不確定?! ⊙鄄€基底細胞癌侵犯眼內者少見,但可向眶內蔓延。如發生眼眶蔓延,應行眶內容切除術。
2016-01-04 07: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長期日曬、放射線、外傷、應用某些腐蝕劑等均可誘發本病。所以要盡量避免這些因素。還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冷凍療法等方法來治療。
2016-01-04 07: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腫瘤多發生于下瞼,約占全部病例的2/3,內眥部和上瞼各占15%,外眥部最少,約為5%?! 〗Y節潰瘍型基底細胞癌臨床最為多見,表現為高起,外觀呈堅硬的“珍珠樣”結節,表面毛細血管擴張。隨著結節逐漸長大,中央發生潰瘍,緩慢向周圍發展,周圍邊緣隆起增厚呈鑲邊狀,又稱頑固性潰瘍(圖1,2)?! ∩匦突准毎┬螒B學上與結節潰瘍型相似,腫瘤呈結節或結節潰瘍,但有黑色素沉著,呈灰藍或灰黑色,可被誤診為惡性黑色素瘤(圖3)。此二型基底細胞癌在發病年齡、性別、位置、病程和復發率方面無明顯差異?! ∮舶呋蛴不突准毎┏驶野咨残园邏K,邊界不清。由于呈扁平狀,臨床上不易被發現,一般不形成潰瘍。然而該型病變具有侵襲性,可以侵及深層的真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竇。結節潰瘍型、色素型和硬化型易發生于面部。表淺型可發生于眼瞼,但更多見于軀干,病變常為多發性,外觀呈紅斑鱗屑樣斑塊,周界可呈細珍珠樣,可向周圍擴散,邊界尚清??砂橛袦\表潰瘍和結痂。
2016-01-04 05: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建議手術后采用中醫動態的療法治療,通過中草藥殺死殘余癌細胞,提高免疫力,防止復發轉移等,有效的控制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病情得到明顯好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2016-01-04 02:5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根據患者的情況,對于該疾病術后需要采取化放療治療的,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復查為好。其次就是需要采取姑息性的治療。
2016-01-04 00: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