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補液治療,肝功能、傳染病、凝血功能、AFP、自身免疫疾病陰性,復查血紅蛋白100 g/L,入院CT如上圖,根據CT診斷肝臟出血,1周后復查血紅蛋白75 g/L。介入科會診后行介入栓塞治療,術中見血管脆性大,易出血傾向,未見主要動脈出血。介入術后復查CT血腫較前增大。
患者性別:女患者年齡:29歲簡要病史:主訴:持續性右上腹鈍痛20小時。20小時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上腹鈍痛,呈持續性,伴惡心,無嘔吐、發熱、寒顫。體格檢查:瞼結膜蒼白,四肢皮膚皺縮,皮膚松弛,關節變形,腹平坦,腹軟,無腹壁靜脈曲張,無腸型,右上腹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未觸及腹部包塊,移動性濁音陰性。輔助檢查:急診彩超:肝右葉占位130 ×77 mm,血常規:血紅蛋白 74 g/L [115-150g/L]。臨床診斷:肝臟出血治療經過:輸血補液治療,肝功能、傳染病、凝血功能、AFP、自身免疫疾病陰性,復查血紅蛋白100 g/L,入院CT如上圖,根據CT診斷肝臟出血,1周后復查血紅蛋白75 g/L。介入科會診后行介入栓塞治療,術中見血管脆性大,易出血傾向,未見主要動脈出血。介入術后復查CT血腫較前增大。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特約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該患者的病最終診斷為:Ehlers-Danlos綜合征,又名皮膚彈性過度綜合征。Ehlers-Danlos綜合征亞型型比較多,死亡原因多見于動脈瘤破裂出血,誤診后有創檢查及治療易加重病情,甚至死亡,保守治療為首選。以上就是我的指導意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8-10-04 07: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請問您父親血壓、血糖控制情況?術后恢復情況?建議您最好查下肝腎功能,有無紅腫熱痛或炎癥的情況出現?是否發癢、酸脹?最好做必要的皮膚科檢查,另外這個年齡也可能存在愈合過程中炎癥因子在體內沉積的現象,同時也要甲狀腺功能及內分泌功能的紊亂,建議可到大內科化驗拍片檢查,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注意休息、注意防寒保暖、多喝熱水、合理飲食、規律作息、暢情致放松心情、勿過度勞累、多吃水果蔬菜,禁忌辛辣生冷飲食、勤鍛煉、提高免疫力、遠離嘈雜環境、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態,睡前可用熱水泡泡手腳促進血液循環。醫生詢問:飲食睡眠情況?有無紅腫熱痛?發麻發涼?術后切口愈合程度?大小便情況?
2016-01-02 17: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根據您說的情況應考慮與脊神經根型頸椎病有關,神經受壓導致支配區域麻木酸脹,建議您爸爸到就近的醫院看骨傷科詳細檢查診治,查清病因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祝身體健康!請接納建議!
2016-01-02 15: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