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支氣管哮喘怎么預防和治療
我都不知道孩子怎么得的支氣管哮喘,寶寶一直是公公婆婆照顧,這幾天孩子有些著涼感冒了,一直的咳嗽喘息,我帶孩子去的兒科檢查,醫生說孩子這是支氣管哮喘,嗓子里面都是紅腫的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盡量避免誘發因素,防止感冒,及時治療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及齲齒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過勞,淋雨,奔跑,過熱,受涼或精神情緒方面的刺激,在哮喘不發作期間內應積極參加適當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如休息日帶孩子到公園玩玩.秋季開始用冷水洗臉,提高抗寒力和自身抵抗力.此外,還應加強環境及個人清潔衛生.孩子臥室不要太潮濕,注意室內清潔通風,減少煙塵等不良刺激,被褥應經常洗曬.2.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看每次發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吸入某種氣味引起的則今后就要避免.如果是吃某種食物引起,今后就不再吃這種食物.如找不到原因就需要到醫院免疫科請醫生查找,找到過敏原后可采用脫敏療法,對預防發作有效.3.有些藥物可以預防發作,如哮喘菌苗,新喘寧,色甘酸二鈉,酮替芬等均需去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最近上海售的英國制造的喘樂寧氣霧劑,對哮喘發作不但有控制作用,還有預防作用.4.中醫藥預防發作.中醫在疾病發作間歇期主張扶正培本,加強健脾益氣補腎之法.麥味地黃丸有補腎,補肺虛兼有潤肺,祛痰,寧咳止喘之功效.用量:1~3歲每日半至1丸,4~6歲每日1丸,7~10歲每日1~2丸,10歲以上每日2丸,連服3個月為一療程.一般病例,每年服2~3個療程,難治病例宜全年服用.5.穴位貼藥:處方:灸白芥子21克,元胡(或白芷)12克,甘遂21克,細辛(或蓽菝)12克,四味藥共研細末,生姜汁調敷.以上為一人一年用量.每年夏季三伏天(7~8月間)使用.每次取1/3藥面,加生姜汁調成稠膏狀(每次用鮮生姜60克,洗凈,浸泡后搗碎,擠出姜汁),分別攤在6塊直徑約5厘米的油紙或塑料薄膜上(藥膏直徑3厘米);貼在背部雙側肺俞,心俞,膈俞穴位處(即在第3,6,7胸椎下旁開約5厘米處),然后再用橡皮膏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果貼后局部燒灼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局部微癢,或溫熱舒適感可以多貼幾小時,等藥干燥后再揭下.每隔10天貼一次,即初伏,中伏,三伏各貼一次,共貼3次.一般連續貼治3年.為了保證療效,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本法對怕冷背寒,經常吐白稀痰等陽虛偏寒的患者效果較好;若怕熱,經常吐黃粘痰等現象明顯者,效果較差
2016-01-02 08: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病,是兒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氣候改變 當氣溫,溫度,氣壓和(或)空氣中離子等改變時可誘發哮喘,故在寒冷季節或秋冬氣候轉變時較多發病.首先家長應仔細查找引起哮喘發作的過敏原,并避免或清除這些過敏原,從而有效地預防哮喘發作.如掃除房間中的塵螨,禁止在房間里,排除室內的異味,避免接觸花粉等.祝你健康!
2016-01-02 04: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以上癥狀是孩子機體抵抗力地下引起的,關鍵是要提高機體抵抗力,氣管炎每年都會發作,如果抵抗力差且較頻繁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建議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者丙種球蛋白可提高機體抵抗力,效果挺好的,要多吃瓜果蔬菜補充維生素,不要挑食,偏食,更不要經常使用零食,多運動增加機體抵抗力
2016-01-01 21: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勇
南京理工大學醫院
一級
內科
-
兒童上呼吸道慢性局灶性病變,一方面可以引起反復的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反復的咳喘,需要對這些病灶進行及時處理.吸入療法是達到較好療效和減少不良反應的重要措施.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療效,減少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根據不同的對象和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靈活多樣的,為患者及其家屬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系統教育,提高積極治療的主動性,提高用藥的依從性,才能保證療效.對哮喘患者進行長期系統管理,包括以下部分: 1.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誘)發因素,減少復發. 2.制定哮喘長期管理的用藥計劃. 3.制定發作期處理方案. 4.定期隨訪保健. 5.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2016-01-01 19: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在易感者中此種炎癥可引起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或凌晨發生;此類癥狀常伴有廣泛而多變的呼氣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緩解或經治療緩解;此種癥狀還伴有氣道對多種刺激因子反應性增高.體針 取穴:主穴:魚際,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風門,膻中,內關. 操作: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先針魚際,孔最,如效不顯,繼針或改用他穴.二穴刺法為以1~1.5寸毫針快速刺入穴內,進針約3~7分,針刺得氣后,針尖略向上,強刺激施瀉法,最好誘發針感至同側胸部.亦可接通電針儀,連續波,頻率120次/分,強度以病人耐受為宜.留針20~60分鐘.大椎,定喘,平補平瀉,留針15分鐘,去針后可拔罐或加艾條溫灸.余穴用瀉法,留針15~20分鐘.發作期每日1~2次,緩解期隔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2016-01-01 16: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