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出生不久的正常嬰兒都會有這樣輕微的現象,這是由于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人類的食道與胃之間有個括約肌,寶寶的括約肌因其力道不夠,才會使得食物容易從胃逆流而上.平時只要在喂奶后不要讓嬰兒太快躺下,先維持直立,或將寶寶呈現半直立的姿勢,讓地心引力將奶水移至胃中就可以了.可將寶寶頭部抬高約30度,就可以改善狀況.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寶寶. 不要強迫寶寶喝奶,否則容易造成溢吐. 在喂食的過程中,嬰兒喝到一半發生了吐奶,可先安撫一下,并試探嬰兒是否有吸吮動作,若有,就可以讓孩子繼續喝奶.若沒有先安撫,寶寶也可能因為生氣,躁動,增加腹壓而導致吐奶.以上是對“寶寶有溢奶”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30 21: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若寶寶的精神狀態良好,沒有哭鬧的情況,不必擔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改善吐奶.1,采用合適的喂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喂奶,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喂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2,喂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3,吃奶后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后再改為仰臥.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癥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
2015-12-30 20: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有關新生兒溢奶的咨詢,怎樣預防溢奶新生兒的消化系統還不完善,新生兒胃容量小,剛出生后十余天每次只能容納1-2兩奶:食管發育比較松弛,胃又呈水平位,胃和食道聯接的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較松弛,所以胃中的奶和水或奶塊易反流.而十二指腸和胃聯接的幽門發育卻比較好,極易痙攣,所以奶水不易進到十二指腸.由于胃的出口處緊而入口處松,所以,極易造成溢奶.溢奶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預防溢奶,首先要喂養得當,用奶瓶喂奶時,奶瓶里的奶水應該充滿奶嘴,盡可能讓寶寶吸吮時少吸進空氣,喂養速度也不可過快,喂奶后不要讓讓寶寶馬上躺下,而應該抱起他走走,容易溢奶的寶寶以右側臥位為宜!不要過分擔心,才出生一周,注意保暖,喂奶不要太多,可以少量多次!
2015-12-30 15: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嬰兒吃奶后,如果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喂奶后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溢奶的原因有:小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漸轉為垂直位.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溢奶. 嬰兒胃的賁門(近食管處)括約肌發育不如幽門(近十二指腸處)完善,使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平臥時胃的內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喂養方法不當,嬰兒吃奶過多,母親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內沒有充滿乳汁等,均會使寶寶吞入大量空氣而發生溢奶. 喂奶后體位頻繁改變也容易引起溢奶.溢奶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人工喂養,奶嘴的開孔大小要合適,奶嘴必須充滿乳汁.如果母親乳頭內陷,在孕期就應加以矯正.喂奶后應將小寶寶輕輕抱起,頭靠在母親肩上,輕拍寶寶背部,使胃內空氣得以排出.若溢奶是賁門松弛,閉鎖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應豎直抱起一二小時,再放到床上,頭部略抬高.隨著胃賁門部的肌肉發育完善,溢奶癥狀會逐漸減輕.
2015-12-30 01: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根據您以上所描述孩子溢奶情況分析: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漸轉為垂直位.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溢奶.建議最好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為好.
2015-12-29 22: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