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咨詢
我母親血壓高,去年3月份腦出血,導致左半邊身體偏癱,后經住院治療一個月,隨后在家療養,曾做過針灸治療,目前能用拐杖慢慢行走,手基本不能動,但血壓一直偏高,在100-160之間,有時甚至更高,而且我母親總是覺得左邊頭痛,有時頭頂痛,我們每隔半年就帶她去掛水疏通血管(肌胺肽苷、紅花、葛根),目前主要服用的藥有武都力、硝苯地平緩釋、北京降壓0、VC、VB6、銀丹心腦通、阿斯匹林腸溶片、還有一種降血脂的藥,請問病人為什么會頭痛,這樣的用藥是否合理?這樣的病人護理需要注意什么?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腦萎縮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腦萎縮發病比較緩慢,臨床表現與腦萎縮發生的部位和程度有密切關系.彌漫性大腦皮質層萎縮,以癡呆,智能減退,性格改變,行為障礙為主,有的會伴發偏癱和癲癇病發作;局灶性腦萎縮以病人的性格改變為主;小腦萎縮則以語言障礙,共濟失調以及手足需用震顫等為主.總體可分兩類:一類是大腦機能衰退,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手足麻木,情緒抑郁等;另一類是智能減退,表現為認知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出現障礙,比如,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計算能力減退,甚至發生癡呆. 腦萎縮病的全身癥狀,在早期會出現頭暈,頭痛,失眼,多夢,腰膝酸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等,進一步發展會出現瓜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身體看上運去老態龍鐘,皮膚干燥,色素沉著,甚至出現偏癱,癲癇或共濟失調等等. 腦萎縮的伴發病變主要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中風偏癱,癲癇,糖尿病以及震顫麻痹等.共濟失調是常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共濟運動障礙為突出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本病進展緩慢,有家族遺傳史.【診斷】一,臨床表現:依據共濟失調類型的不同分為:1.脊髓型:⑴Friedreich型共濟失調: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青少年起病,初始行走不穩,漸出現后索損害的癥狀,Romberg征(+),睜眼可以改善.繼之脊髓小腦束受累,出現步基寬,蹣跚步態,定向性震顫和小腦性構音障礙.肢體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低或消失,下肢沉重.部分病人可伴有弓形足,脊柱側彎及其他畸形,個別病人可有心臟異常.⑵遺傳性痙攣性截癱: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或性連遺傳.兒童期起病,男性多見,主要為錐體束受損,多為下肢呈緩慢加重的痙攣性癱,剪刀狀步態.無感覺障礙,上肢很少受累,可伴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或視網膜色素變性.2.小腦型:⑴Marie型共濟失調:常染色顯性遺傳,成年起病,自下肢開始出現小腦型共濟失調而無感覺障礙,言語常頓挫或暴發,可有錐體束征及欣快,智力減退.⑵橄欖小腦橋腦萎縮(OPC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中年后起病,除小腦型共濟失調和構音障礙外有早期尿失禁,部分病人有智能減退和錐體外系癥狀如帕金森綜合征等,但無眼球震顫.3.脊髓小腦型:主要有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嬰兒期發病,小腦型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皮膚,顏面毛細血管擴張,多數伴有舞蹈樣手足徐動,隨年齡增長而明顯.青春期后出現深感覺消失等脊髓后索癥狀,和病理反射陽性.可因免疫缺陷而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晚期有肺部廣泛纖維化,肺功能不全等.二,輔助檢查:1.合并弓形足脊柱側彎者相應部位X線攝片有改變.2.頭顱MRI對OPCA有確診價值.【治療措施】無有效治療方法.1.痙攣性截癱者以安坦2mg3次/d,減低肌張力,營養神經藥物胞二磷膽堿250mg1次/d,輔酶Q1010mg肌注1次/d.2.OPCA,小腦性共濟失調可試用生物制劑:腦活素,腦多肽,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或經手術將胎腦植入小腦,部分患者有效.3.部分小腦萎縮者可行顱外血管搭橋術,改善小腦循環,增加血供.4.低頻電刺激,環跳,曲池,夾脊穴1次/1-2d,12-15次為一療程,或頭皮電針取穴平衡區及位聽區部分病人可減輕癥狀.5.椎管內小量維生素B12或紫外線照射自身血回輸治療亦可試用.
2015-12-30 01: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這位朋友您好,這用藥還是相當不錯的,可加用天麻素片來治療,考慮有些神經性頭痛的。
2015-12-29 21: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于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稱.發生在心臟動脈血管的病謂心血管病,主要有:心肌梗塞,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發生在腦動脈血管的病變稱為腦血管病,主要有腦溢血,腦血栓,腦栓塞等.1心腦血管疾病的現狀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這類疾病,自己很難生活自理,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暢,反而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無論是從經濟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來講,唯有預防才是萬全之策,高明之舉.早一日預防,早一點安心.尤其是以下人群更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立刻預防心腦血管疾病.2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1)機關干部,企事業領導,知識分子等.由于他們每天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導致人體神經失調,新陳代謝發生紊亂;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動脈硬化,從而引起冠心病和腦血栓.(2)煙酒過度,生活無規律者.他們較易造成血管痙攣,血流不暢,往往過早患心腦血管疾病.(3)肥胖及飲食不科學者.他們往往營養過剩,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4)40歲以上者,尤其是有頭暈目眩,心慌氣短,記憶力衰退,4肢麻木,聽力和視力下降等癥狀的中老年朋友.3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方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秘訣在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少吃食鹽和心理平衡”等.魚油的誕生使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當養成如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合理膳食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但是有許多人的飲食并不科學,以為大魚大肉就是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實不然.人的健康狀況不同,飲食也應當有所不同.建議心腦血管病人養成以下飲食習慣.1,增加纖維膳食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2,多吃魚和魚油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功能,能夠預防動脈硬化.大量攝取富含ω-3的魚油可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攝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應的應該攝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國貨精品鴻洋神中老年型魚油為例,每天必須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為30%的魚油膠丸,才能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紐崔萊深海鮭魚油膠囊每粒含EPA180mg和DHA120mg,每天兩粒即可保證預防效果.ω-3脂肪酸治療量為3~4g/d,選用紐崔萊深海鮭魚油膠囊10~13粒/天即可.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體健康,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4,此外應該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脂肪攝入應嚴格限制在每日不超過30克或占總熱量的15%以下.膽固醇攝入量每日應該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為宜.盡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品,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臟,蛋黃,貝殼類(如: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2)科學生活1,加強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后自感身體輕松為準,每周堅持活動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2,戒煙限酒長期吸煙酗酒可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3,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郁,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盡量少生氣.(三)盡量少服用干擾脂代謝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尿塞,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4)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紅斑狼瘡等,均可干擾脂代謝.(5)定期體檢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癥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2015-12-29 20: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根據您爺爺的情況平時應該加強營養!無其他疾病的話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丹參!根據您爺爺的年齡飲食宜清淡,容易消化食物!老年人的飲食保健原則: (1)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維護心血管健康老年人保持精力充沛和體能旺盛的重要飲食原則,是減少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入量,以防止血管老化。膽固醇過多,將加速老年人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患的發病率。因此,在維持正常體重的前提條件下,應注意選擇食物。具體措施是:嚴格限制進食含高膽固醇食物、如各種動物性脂肪(鴨油、魚油除外)、動物臟腑類食品、蛋黃、魚子、魷魚、蟹魚、黃油、奶油和巧克力等甜食;避免過多地攝取鹽分;多選食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植物油(椰子油除外),這些油中還含有增進血管健康,抵抗老化的維生素e。(2)限制總能量攝入,合理分配能量來源人過中年,機體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活動量逐漸減少,能量供給量一般比中青年人降低10~20%。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能量需要與其食欲相適應。當正常食欲得到滿足時,能量需求一般可以滿足,體重維持不變。人體所需能量來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均可產生16.74千焦耳(4千卡)熱量。1克脂肪則可產生37.66千焦耳(9千卡)熱量。體重正常的老年人,四季所需熱量約為:春季7640千焦耳、夏季7642千焦耳、秋季7315千焦耳、冬季7370千焦耳。根據中國人的傳統膳食習慣,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60%~70%,脂肪占20%~25%,蛋白質占10%~15%為宜。如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太高、脂肪含量太少,則膳食體積便會增大。這樣既不耐餓,還會增加b族維生素的消耗,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的正常吸收;如果脂肪含量過高,碳水化合物太少,則易患冠心病、結腸癌、乳腺癌等??;如果蛋白質過少,亦會影響身體健康,過多則會增加肝腎的代謝和負擔??梢?,合理分配每日膳食中的能量來源是極為重要的。(3)限制脂肪的總攝入量,減少老年性病變脂肪含能量高,在人體中可以貯存,很少有人因缺少脂肪而引起病變。然而,攝食過多的脂肪極易誘發多種老年性疾病,如高膽固醇血癥、高脂蛋白血癥、器官組織癌變和消化不良型腹瀉等。由于高脂膳食中植物纖維少,會使胃腸蠕動變弱,糞便在體內存留時間過長,從而加重了外源性和內源性毒素對人體的致病作用。膳食中的脂肪主要來源于烹調用油,肉類、奶油、黃油等,其總量不宜超過食物總量的2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1克以下為宜。身體肥胖或超重者,攝取量還應嚴加限制。(4)注意蛋白質的供應,預防營養缺乏癥蛋白質是一種最重要的營養素,它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幾乎參與了人體內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動。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在老年人中,不少人存在著輕度的蛋白質缺乏癥,如貧血、抗病能力降低、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調節功能減退,肌肉組織退化、酶活動降低等,這些病狀常常被機體的老化現象所掩蓋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老年人攝食的蛋白質總量一般不能低于中年人,以每日每公斤體重保證1~1.5克為宜。其主要來源有:肉類、水產品、蛋類、干豆類和鮮奶。老年人的胃腸道吸收功能較差,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質以優質的完全蛋白質和半完全蛋白質為主,即動物性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這樣,才能很好地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5)注意選擇食物,提高營養價值在保證各主要營養素的充足供應之后,還應格外注意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即努力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主要方法有以下兩種:注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黃豆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上乘,但老年人難于咀嚼,因此,最好選食黃豆制品,如豆漿、豆芽、豆腐、豆腐皮等,如每日飲200毫升豆漿即可得8克蛋白質。雞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且結締組織松軟,脂肪分布均勻,故較易消化。魚的肉質細嫩,肌纖維較短,含水分多,含飽和脂肪酸較少,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可高達87%~98%。注意糧、豆或米、面混食。老年人對面粉和大米的凈利用率低于中年人,如能將各類食品搭配適宜,則可以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從而大大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例如,用各占33%的豆粉、面粉、玉米粉制成混合食品后,其營養價值比原來單獨攝食時提高8倍如用黃豆20%、玉米和小米各40%,混合磨碎后,其營養價值可提高3倍以上。此外,常用各種豆類熬粥,煮飯或做餡也可提高其營養價值。(6)注意選用粗糧和糙米食品,延緩衰老進程適當選食粗糧和糙米,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牙齒的咀嚼功能,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保持牙齒的穩固,還可以推遲牙齒和牙周組織的衰老過程。此外,由于粗糧和糙米制品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因而可以有效地幫助老年人避免各類營養素的過多攝入。此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又可增加人體對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廢棄物體積,使之較快地排出體外,從而降低了各類毒素侵害機體的可能性。同時糙米胚芽中含有的維生素e是天然的抗氧化劑,有利于維持人體細胞膜的正常功能,從而延緩機體老化的過程。(7)提倡營養全面,切忌偏食任何食物只要可食,且不含有害物質,都可稱為有營養的食物,因為它至少含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營養素。如果各種食物搭配得當,不但可消除某些食物的不良作用,還有利于發揮營養素之間的互補作用。老年人對營養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功能的,沒有哪一種或幾種天然食物能完全包含人體所需的多類營養成分。很多人在長期生活中養成了對某些食品的特殊偏愛,進而產生偏食現象;有些人因為某種緣故而采取了不正確的節食方法或過分素食;還有些人則片面追求口福,放縱食欲,終日大魚大肉,嗜食高級補品和糖果、點心,凡此種種,勢必造成老年人營養失調和自身免疫機能下降,其后果是損害身體健康,甚至引起某些疾病。老年人的平日膳食必須堅持多樣化,力爭做到合理調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
2015-12-29 12:5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頭痛主要考慮是血壓沒控制好,建議加服:雙克12.5毫克,日2次.清開靈顆粒1袋,日3次.
2015-12-29 09: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