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耳朵反復有白色分泌物原因及治療
小孩耳鼻喉科我女兒去年11月份耳朵流膿水在臺山人民醫院看過后不流膿了,可是現在總是反反復復里面有白色分泌物看了很多次好了沒幾天又復發,有誰知道是什么原因嗎怎么治療,好擔心小孩才三歲什么都不知道,不痛無味道!醫生總說沒什么大礙可為什么總不好呢,有什么東西不能吃,奶粉之類的可以嗎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三歲小孩耳朵反復出現白色分泌物,可能是中耳炎未徹底治愈、外耳道濕疹、耵聹分泌異常、耳部清潔不當、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所致。 1.中耳炎未徹底治愈:之前的流膿水可能是中耳炎,治療后炎癥未完全消除,就會反復出現分泌物。需要繼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 2.外耳道濕疹:耳部皮膚過敏或受到刺激引發濕疹,產生白色分泌物。可局部涂抹糖皮質激素軟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 3.耵聹分泌異常:耵聹腺分泌旺盛或排出受阻,導致耵聹積聚。一般無需特殊處理,若影響聽力,應由醫生清理。 4.耳部清潔不當:家長為孩子清潔耳部時方法不正確或不徹底。應教導正確的清潔方法,避免過度清潔。 5.免疫力低下:孩子免疫力差,容易感染。要保證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 總之,孩子耳朵反復出現白色分泌物,家長要重視,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明確原因,遵醫囑進行治療。
2025-02-21 04: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建議您的孩子排除腺樣體肥大所致,腺樣體肥大就是咽扁桃體增生.腺樣體隱藏在鼻腔后部,是鼻咽頂部的淋巴組織,腺樣體出生后即存在,并隨年齡而增生,6歲左右最大,以后逐漸退化,一般10歲以后開始萎縮.腺樣體肥大可導致孩子打呼嚕,打呼嚕使孩子長期缺氧,孩子的身體健康尤其是記憶力和智力危害很大.建議找五官科大夫排除,如果診斷成立的話,要積極治療,有必要的話要手術治療的.建議您盡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盡早治療.
2015-12-26 17: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治療首先要保持孩子口腔清潔,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或涂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2015-12-26 14: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雖然不發出聲響但可以斷定是喉喘鳴先天性喉喘鳴由于孩子的喉軟骨發育不好,在吸氣的時候他(她)的喉頭軟骨蓋住聲門了,會發出小雞一樣的叫聲.這叫先天性喉喘鳴.嬰幼兒因喉部組織軟弱松弛,吸氣時候組織塌陷,喉腔變小所引起的喉鳴,稱為先天性喉鳴,亦稱喉軟骨軟化.常發生于出生后不久,隨著年齡稍大,喉軟骨逐漸發育,喉鳴也逐漸消失.根據出生后不久即有喉鳴史,無呼吸道異物或其他疾患的病史和體征.喉側位X片正常,哭聲響亮和吞咽良好,一般不需做直接喉鏡檢查即可作出診斷.直接喉鏡檢查時可見會厭軟骨長而尖,兩則向后卷曲,互相接觸;或會厭大而軟,會厭兩側和杓會厭襞互相接近;亦有的杓狀軟骨上松弛組織向聲門突起而阻塞聲門.以直接喉鏡挑起會厭后,喉鳴音消失,由此可以確診.先天性喉鳴須與其他各種先天性喉及氣管發育異常如喉蹼,喉裂,氣管軟骨軟化等相鑒別,亦應注意與各種后天性喉部疾病如炎癥,異物,外傷等相鑒別.若癥狀不重,先天性喉鳴一般至2~3歲常能自愈,故可告其家屬解除顧慮,平時注意預防受涼及受驚,以免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痙攣,加劇喉阻塞.如發作較重,吸氣困難,可調整嬰兒體位,取側臥位可減輕癥狀,偶有嚴重喉阻塞者,需行氣管切開術.由于妊娠期營養不良,胎兒缺鈣,致使喉軟骨軟弱,吸氣時負壓增大,使會厭軟骨兩側邊緣向內卷曲接觸,或會厭軟骨過大而柔軟,兩側杓會厭襞互相接近,喉腔變窄成活瓣狀震顫而發生喉鳴.吸氣性杓狀軟骨脫垂為另一原因.這種患兒之喉鳴并非因喉軟骨軟弱所致,而是當吸氣時杓狀軟骨向前向下轉動,其上的松弛組織向聲門前部突起,阻塞聲門而發生喉鳴.嬰兒出生時呼吸尚正常,于出生后1~2個月逐漸發生喉鳴.多為持續性或呈間歇性加重.喉鳴僅發生在吸氣期,可伴有吸氣性呼吸困難.亦有平時喉鳴不明顯,稍受刺激后立即發生者.有的與體位有關,仰臥時加重,俯臥或側臥時輕.多數患兒的全身情況尚好,哭聲無嘶啞.
2015-12-26 12: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