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再生障礙性貧血造成的原因約50%~75%的病例不明為特發性。而繼發性主要與藥物及其他化學物質、感染及放射線有關。建議可以考慮使用環孢素、十一酸睪酮膠丸、復方造礬丸等中西藥配合治療。
2015-12-24 23: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旦生活不規范就會發生感染,而加重病情,那么,哪些不良因素可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下面的介紹,以供大家了解,好對癥治病.1.化學因素,如一些可能誘發骨髓造血障礙的藥物以及化學物質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誘發再障藥物有氯霉素、解熱鎮痛劑及磺胺類藥物等.這就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2.生物因素,主要是因病毒感染而誘發其他病癥,進而轉化為再障,如病毒性肝炎等等,從胚胎發生學角度看,肝與骨髓均屬于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此種抑制因子與肝-骨髓可能有交叉作用.3.物理因素,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是由于長期接觸輻射量較高的物質,就可導致造血細胞壞死,繼而誘發再障.4.其他因素,如慢性腎炎,長期貧血癥,免疫力下降等等,以及存在遺傳因素均可誘發再障,部分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也可轉化為再障.在上面說的幾點都了解清楚了,就是找到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具體是什么,患者朋友一定要注意補給營養,最好是在保持衛生的前提下,科學進食,這樣才能增強體魄,免受疾病困擾,預祝你健康.
2015-12-24 20: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病情分析:再生障礙性貧血通常指原發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綜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治療有效。
2015-12-24 18:3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于生物、化學、物理等因素導致造血組織功能減退或衰竭而引起全血細胞減少,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等癥狀的一組綜合癥,是造血系統比較常見的疾病。現代醫學認為再障的發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1、藥物:藥物是最常見的發病因素。藥物性再障有兩種類型:(1)和劑量有關,系藥物毒性作用,達到一定劑量就會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種抗腫瘤藥。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較成熟的多能干細胞,因此發生全血細胞減少時,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細胞,停藥后再障可以恢復;白消安和亞硝脲類不僅作用于進入增殖周期的干細胞,并且也作用于非增殖周期的干細胞,因此常導致長期骨髓抑制難以恢復。此外,苯妥英鈉、吩噻嗪、硫尿嘧啶及氯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與劑量有關的骨髓抑制。(2)和劑量關系不大,僅個別患者發生造血障礙,多系藥物的過敏反應,常導致持續性再障。這類藥物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氯(合)霉素、有機砷、阿的平、三甲雙酮、保泰松、金制劑、氨基比林、吡羅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砜霉素、卡比馬唑(甲亢平)、甲巰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藥物性再障最常見是由氯霉素引起的。據國內調查,半年內有服用氯霉素者發生再障的危險性為對照組的33倍,并且有劑量-反應關系。氯霉素可發生上述二種類型的藥物性再障,氯(合)霉素的化學結構含有一個硝基苯環,其骨髓毒性作用與亞硝基-氯霉素有關,它可抑制骨髓細胞內線粒體DNA聚合酶,導致DNA及蛋白質合成減少,也可抑制血紅素的合成,幼紅細胞漿內可出現空泡及鐵粒幼細胞增多。這種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藥物停用,血象即恢復。氯霉素也可引起和劑量關系不大的過敏反應,引起骨髓抑制多發生于服用氯霉素后數周或數月,也可在治療過程中突然發生。其機理可能是通過自身免疫直接抑制造血干細胞或直接損傷干細胞的染色體所致。這類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藥物停用。凡干細胞有遺傳性缺陷者,對氯霉素的敏感性增加。2、化學毒物:苯及其衍化物和再障關系已為許多實驗研究所肯定,苯進入人體易固定于富含脂肪的組織,慢性苯中毒時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謝產物所致,后者可作用于造血祖細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并能損害染色體。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興起,由于不注意勞動保護,苯中毒致再障發病率有所上升。苯中毒再障可呈慢性型,也可呈急性嚴重型,以后者居多。3、電離輻射:X線、γ線或中子可穿過或進入細胞直接損害造血干細胞和骨髓微環境。長期超允許量放射線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障。4、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關系已較肯定,稱為病毒性肝炎相關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不到1.0%,占再障患者的3.2%。引起再障的肝炎類型至今尚未肯定,約80%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可能為丙型肝炎,其余由乙型肝炎引起。肝炎相關性再障臨床上有兩種類型:急性型居多數,起病急,肝炎和再障發病間期平均10周左右,肝炎已處于恢復期,但再障病情重,生存期短,發病年齡輕,大多系在非甲非乙型肝炎基礎上發病;慢性型屬少數,大多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礎上發病,病情輕,肝炎和再障發病間期長,生存期也長。其發病機理仍不清楚。肝炎病毒對造血干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還可致染色體畸變,并可通過病毒介導的自身免疫異常。病毒感染尚可破壞骨髓微循環。5、免疫因素:再障可繼發于胸腺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細胞的抗體。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6、遺傳因素:Fanconi貧血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有家族性。貧血多發現在5~10歲,多數病例伴有先天性畸形,特別是骨骼系統,如拇指短小或缺如、多指、橈骨縮短、體格矮小、小頭、眼裂小、斜視、耳聾、腎畸形及心血管畸形等,皮膚色素沉著也很常見。本病HBF常增高,染色體異常發生率高,DNA修復機制有缺陷,因此惡性腫瘤,特別是白血病的發生率顯著增高。10%患兒雙親有近親婚配史。7、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PNH和再障關系相當密切,20%~30%FNH可伴有再障,15%再障可發生顯性PNH,兩者都是造血干細胞的疾病。明確地從再障轉為PNH,而再障表現已不明顯;或明確地從PNH轉為再障,而PNH表現已不明顯;或PNH伴再障及再障伴PNH紅細胞,都可稱謂再障-PNH綜合征。8、其他因素:罕有病例報告,再障在妊娠期發病,分娩或人工流產后緩解,第二次妊娠時再發,但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巧合。此外,再障尚可繼發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的甲狀腺或前(腺)腦垂體功能減退癥等。
2015-12-24 15: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貧血,又稱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將無原因可查者稱為原發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稱為繼發性再障。據國內統計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約占12%~30%。國外報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綜合征和暫時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預后均不同于慢性繼發性再障。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發病不多,每年0.74/1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萬人口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