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般2到4個星期可發生急性期癥狀.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有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4期.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完整的出現4期表現,但每個疾病階段的患者在臨床上都可以見到.4個時期不同的臨床表現是一個漸進的和連貫的病程發展過程: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這個時間.HIV侵襲人體后對機體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病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還會發生乏力、出汗、惡心、嘔吐、腹瀉、咽炎等.有的還出現急性無菌性腦膜炎,表現為頭痛、神經性癥狀和腦膜刺激癥.末梢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淋巴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時,癥狀常較輕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后,臨床上出現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癥狀的潛伏期.2.潛伏期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續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HIV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時間.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這對早期發現病人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3.艾滋病前期潛伏期后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癥狀和體征,直至發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關綜合癥”、“淋巴結病相關綜合癥”、“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癥”等.這時,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癥狀較輕而已.主要的臨床表現有:①淋巴結腫大--此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主要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生的部位多見于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結、頜下淋巴結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的部位,有的多達10幾處.腫大的淋巴結對一般治療無反應,常持續腫大超過半年以上.約30%的病人臨床上只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無其他全身癥狀.②全身癥狀--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癥狀.約50%的病人有疲倦無力及周期性低熱,常持續數月.夜間盜汗,1月內多于5次.約1/3的病人體重減輕10%以上,這種體重減輕不能單純用發熱解釋,補充足夠的熱量也不能控制這種體重減輕.有的病人頭痛、抑郁或焦慮,有的出現感覺神經末梢病變,可能與病毒侵犯神經系統有關,有的可出現反應性精神紊亂.3/4的病人可出現脾腫大.③各種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癥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以下3個基本特點:①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②發生各種惡性腫瘤.③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癥,直至死亡.確診艾滋病不能光靠臨床表現,最重要的根據是檢查者的血液檢測是否為陽性結果,所以懷疑自身感染HIV后應當及時到當地的衛生檢疫部門做檢查,千萬不要自己亂下診斷.
2015-12-23 12: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艾滋病有哪些表現特征,大家應該了解,這是早期發現病人不可缺少的依據,也只有全面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幫助醫務人員對該病做出正確的診斷.當感染艾滋病毒后,多數成為無癥狀艾滋病毒攜帶者或表現癥狀不明顯,即醫學上稱為亞臨床患者,僅部分病人出現有臨床癥狀.艾滋病毒感染者約為艾滋病例人數的50~100倍,究竟有多少可能發展為艾滋病呢?據新近資料分析表明,艾滋病毒感染后在5年內只有10%~30%的人發展為艾滋病,25%~30%可能發生艾滋病相關綜合征,絕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10年內發展為艾滋病,一些感染者還可發生艾滋病毒神經系統疾病,艾滋病以致命的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為其主要表現,病死率極高.并發癥主要有卡氏肺囊蟲性肺炎(占60%)和卡波濟氏肉瘤(占33%).艾滋病毒感染后的3~6周,可出現全身不適、發熱、寒戰、關節痛、腹瀉等癥狀,持續7~14天,2~3個月后可出現血清抗體陽性,隨后感染者轉為無癥狀期(潛伏期).艾滋病的潛伏期(感染艾滋病毒后到發病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隨患者的年齡不同,感染途徑不同,感染病毒的劑量及種類不同而有差別.據近年報導,一般認為成年人潛伏期8~9年,兒童平均為1.2年.也有部分病例雖然感染多年,仍為持續性無癥狀的艾滋病毒攜帶者.經輸血感染艾滋病毒的劑量較大,潛伏期相對較短.兒童平均為1.97年,成人8.23年,老人5.5年.性接觸感染的劑量較小,潛伏期相對較長,一般6~8年,最長為15年.不同的種類,如艾滋病毒(HIV-Ⅱ)所致的艾滋病潛伏期長達16~19年之久.患者在潛伏期雖無臨床癥狀,但艾滋病毒攜帶者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傳染源.(一)常見的癥狀及體征1.全身癥狀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占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10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征分析,以上癥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2.淋巴結腫大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3.皮膚損害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其損害表現在后面章節還要專門介紹,在此不多述.4.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神經紊亂病癥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在尸體檢驗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Q%~80%,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癥狀并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癥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癥狀,往往以疲倦、性欲減退等起病,后期發展為嚴重癡呆.據美國紐約對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尸檢時發現,96例(占94.1%)有彌散性或局限性腦病變.這些患者死前顯有癡呆癥的65例中,45例(占69.2%)有彌散性腦病變.此外還有報導,對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經病的會診,發現有121例(占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癡呆.另外,后期患者??梢姉l件致病菌所誘發的腦炎或大腦炎.(2)機會感染的臨床表現所謂機會感染,即條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襲力較低、致病力較弱的微生物,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不能致病,但當人體免疫功能減低時則為這類微生物造成一種感染的條件,乘機侵襲人體致病,故稱作機會性感染.尸檢結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機會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機會感染的病原多達幾10種,而且常多種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蟲、病毒、真菌及細菌等的感染.1.原蟲類(1)卡氏肺囊蟲肺炎:卡氏肺囊蟲是一種專在人的肺內造穴打洞的小原蟲.人的肉眼看不見,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養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蟲肺炎主要通過空氣與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壞,這時卡氏肺囊蟲便乘虛而入,在病人體內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滿滲出液和各種形態的肺囊蟲,造成肺部的嚴重破壞.卡氏肺囊蟲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種不常見的感染,過去僅發現于戰爭、饑餓時期的嬰幼兒,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白血病患兒.卡氏肺囊蟲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個常見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屬于最嚴重的機會感染,約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發生一次卡氏肺囊蟲肺炎.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時,首先有進行性營養不良、發熱、全身不適、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以后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病程4~6周.發熱(89%)和呼吸急促(66%)為肺部最常見的體征.某些人肺部還可聽到羅音.卡氏肺囊蟲肺炎常復發,病情嚴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炎病人胸片顯示兩肺廣泛性浸潤.但少部分患者(約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極少異常.據對180例卡氏肺囊蟲肺炎X線胸片檢查所見,表現為兩側間質性肺炎的77例,間質及肺泡炎癥45例,肺門周圍的間質炎癥26例,單側肺泡及間質炎癥24例,未見異常者8例.肺功能測定示肺總量及肺活量下降,隨著病程的進展而進一步加劇.氣管鏡或肺穿刺所取之標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蟲,有時還可以查到其它病原體,此時為混合性機會感染.本病病程急劇;亦可緩慢,終因進行性呼吸困難、缺氧、發展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達90%~100%.(2)弓形體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體感染主要引起神經系統弓形體病,其發生率為26%.臨床表現為偏癱,局灶性神經異常,抽搐、意識障礙及發熱等.CT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局灶性病變.依據組織病理切片或腦脊液檢查可見弓形體.極少數弓形體累及肺部(1%).該病是由寄生性原蟲動物鼠弓漿蟲所致的一種動物傳染病.人的感染途徑,先天性感染是由母親經胎盤傳給胎兒.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組織囊蟲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3)隱孢子蟲?。烘咦酉x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動物的小原蟲,人感染后,附于小腸和大腸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瀉,病人表現為難以控制的大量水樣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達50%以上.診斷靠腸鏡活檢或糞便中查到原蟲的卵囊.2.病毒類(1)巨細胞病毒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表明,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多數巨細胞病毒感染者無癥狀,但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糞便、眼淚、乳汁和精液中遷延排出病毒.并可經輸血、母親胎盤、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傳播.艾滋病伴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常表現為肝炎、巨細胞病毒肺炎、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皮疹等.確診巨細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檢或尸解標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出病毒.根據Guarda等對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巨細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濟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細胞病毒感染均為播散性,并且經常影響兩個或多個器官.(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和性接觸,也可經飛沫傳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報皮膚侵入人體.孕婦在分娩時亦可傳給嬰兒.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膚粘膜損害、累及口周、外陰、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氣管及腸道粘膜等,以唇緣、口角的單純皰疹最常見,其損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皰,基底稍紅,水皰被擦破后可形成潰瘍,其潰瘍特點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繼發感染,癥狀多較嚴重,病程持續時間長,病損部位可培養出單純皰疹病毒,活檢可查到典型的包涵體.(3)EB病毒:該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檢測到EB病毒抗體,EB病毒可致原發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伴溶血性貧血、淋巴結腫大、全身斑疹,T細胞減少等.3.真菌類(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粘膜上,可從皮膚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養出來.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機體菌群失調時,可使白色念珠菌變為致病菌導致念珠菌感染.可分為皮膚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見為鵝口瘡--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齒齦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剝離,露出鮮濕紅潤基底.多見于嚴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戀者持續有鵝口瘡無其他原因解釋時,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將發展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難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鏡檢查可見食道粘膜有不規則潰瘍和白色偽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內臟念珠菌病等.皮膚、粘膜念珠菌病的診斷有賴于臨床表現和求助于真菌檢查.(2)隱球菌?。菏怯尚滦碗[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容易經呼吸道,偶可經腸道或皮膚入侵致病.隱球菌腦膜炎是艾滋病常見的并發癥.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現為發熱、頭痛、精神錯亂及腦膜刺激癥狀.肺部隱球菌,以亞急性或慢性發病,伴咳嗽、粘痰、低熱、胸痛、乏力、X線檢查為非特異性改變.對隱球菌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真菌檢查確診.4.細菌類(1)結核桿菌:結核病常發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無艾滋病的病人,這可能因為結核桿菌的毒力強于其它與艾滋病相關的病原體,如卡氏肺囊蟲等,所以結核病更易發生于免疫缺陷早期.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結核病人有肺結核,其癥狀和體征常很難鑒別于其他艾滋病相關的肺部疾病.艾滋病患者常表現為擴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并發結核最突出臨床特征是高發肺外結核,艾滋病伴結核病人或發現結核而診斷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結核.艾滋病伴肺外結核最常見的形式為淋巴結炎和粟粒性病變,還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樞神經系統.(2)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為艾滋病的重要并發癥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腎、血液、骨髓、胃腸道、淋巴結等,其表現為發熱、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為非特異性,確診靠病原分離培養及活檢.(3)其他常見的致病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機會感染.(3)卡波濟氏肉瘤的臨床表現卡波濟氏肉瘤原為一種老年男性較為罕見的惡性腫瘤.在北美及歐洲確診為艾滋病的人約30%伴有這種肉瘤.卡波濟氏肉瘤并發于艾滋病者,在初期同性戀中占46%,一般為27%,在有卡氏肺囊蟲并存時為16%,而異性戀或靜脈藥物成癮者卡波濟氏肉瘤的發病率僅為3.8%.卡波濟氏肉瘤多侵犯皮膚,但由于艾滋病合并卡波濟氏肉瘤時,其病變迅速擴散,可侵犯全身多種臟器,尤其是肺、消化道和淋巴結等.引起胸腔積液、咳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肺部卡波濟氏肉瘤很少出現癥狀,常與肺部機會性感染并存.肺門淋巴結腫大及其周圍結節樣浸潤,并有雙側間質性改變,胸腔積液是其典型X線表現,把有卡波濟氏肉瘤者與無卡波濟氏肉瘤病人作比較,發現有卡彼濟氏肉瘤者,其肺部及胸膜病變發生率明顯增加.肝臟的卡波濟氏肉瘤的發生率為14%~18.6%,多為播散所致,但也有原發于肝臟者,尚無臨床診斷方法,死亡前通常已累及肝臟.(4)兒童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兒童艾滋病的臨床表現,除無淋巴結病變、卡波濟氏肉瘤及機會性感染外,其他癥狀與成人患者相似.幾乎所有艾滋病兒童均有肝脾腫大,間質性肺炎和發育差的表現.對記錄艾滋病存活者資料的分析表明,艾滋病診斷中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年齡都與存活率有關.有50%的兒童在確診后存活12個月,不足12月齡的卡氏肺囊蟲肺炎患兒的一年存活率僅為30%;年長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兒為48%;其他病情的年長兒為72%.這些發現在性質上與不同臨床中心調查的結果相一致.臨床表現的特征出現在兒童組早期,通常在4~8月齡的兒童中出現包括卡氏肺囊蟲肺炎、消瘦綜合征和腦病等癥狀.在表現較早及較遲的兒童中都會出現從持續性中耳炎直至重型細菌性腦膜炎或肺炎.在機會性感染中兒童艾滋病患者與成人患者不同之處是兒童艾滋病患者細菌性感染10分多見,而卡波濟氏肉瘤較成人少見.實驗室檢查中大多數兒童艾滋病的淋巴細胞絕對數正常,這是區別于成人艾滋病的唯一免疫學指標.(5)艾滋病相關綜合征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指的是易感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如男性同性戀者、靜脈藥物成癮者等),出現一組艾滋病的癥狀或體征.由艾滋病毒攜帶者或急性感染發展而來,表現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伴有不規則的發熱、疲乏、夜間出汗、慢性腹瀉、厭食、體重減輕、舌尖毛狀白斑病,及各種神經癥狀.也可出現輕度機會感染,如鵝口瘡,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軟疣等,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均減少,貧血,T4細胞減少,T4/T8比值下降,變態反應性消失;細胞免疫指標和免疫功能低下,血清球蛋白增多,血清中可檢出艾滋病毒抗體.回答者:5蘊6塵-探花10一級11-320:33其他回答共1條HIV感染后,潛伏期2---10年,感染后經過短暫急性感染癥狀后即轉入較長時期的無癥狀階段,直到機體免疫能力崩潰而進入感染晚期.艾滋病實際上是HIV感染的晚期階段.急性HIV感染臨床表現1,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個別有頭痛,皮疹,腦膜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3,頸,腋及枕部有腫大的淋巴結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肝脾腫大艾滋病期1,原因不明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度以上,大于一個月2,慢性腹瀉次數多于3次/日,大于一個月3,6個月之內體重下降10%以上4,反復發作的口腔白念珠茵感染5,反復發作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蟲肺炎(PCP)7,反復發作的細菌性肺炎8,活動性肺結核或非結核分枝桿茵病9,深部真茵感染10,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11,中青年人出現癡呆12,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13,弓形蟲腦病14,青霉茵感染15,反復發生的敗血癥16,皮膚粘膜或內臟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加上述各項中的任何一項即可診斷為艾滋病.確診艾滋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到防疫站去檢測HIV抗體,現在國家對這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你不放心的話,你可以匿名去檢測.或者電話向所在防疫站或疾病控制中心咨詢一下.
2015-12-23 11: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沒有任何癥狀。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數天至3個月后,有如流行性流感冒樣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樣癥狀:發熱、賽戰、關節疼、肌肉痛、嘔吐、腹瀉、喉痛等,一般在艾滋病毒感染后2至8周出皮疹,血中出現艾滋病毒抗體。最長約半年后出現抗體。
2015-12-23 06: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病情分析:一般初期的開始癥狀像傷風、流感、全身疲勞無力、食欲減退、發熱、體重減少、隨著病情的加重,癥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色念球菌感染
2015-12-23 05: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有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4期.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完整的出現4期表現,但每個疾病階段的患者在臨床上都可以見到.4個時期不同的臨床表現是一個漸進的和連貫的病程發展過程: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這個時間.HIV侵襲人體后對機體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病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還會發生乏力、出汗、惡心、嘔吐、腹瀉、咽炎等.有的還出現急性無菌性腦膜炎,表現為頭痛、神經性癥狀和腦膜刺激癥.末梢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淋巴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時,癥狀常較輕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后,臨床上出現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癥狀的潛伏期.2.潛伏期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續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HIV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時間.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這對早期發現病人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3.艾滋病前期潛伏期后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癥狀和體征,直至發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關綜合癥”、“淋巴結病相關綜合癥”、“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癥”等.這時,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癥狀較輕而已.主要的臨床表現有:①淋巴結腫大--此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主要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生的部位多見于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結、頜下淋巴結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的部位,有的多達10幾處.腫大的淋巴結對一般治療無反應,常持續腫大超過半年以上.約30%的病人臨床上只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無其他全身癥狀.②全身癥狀--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癥狀.約50%的病人有疲倦無力及周期性低熱,常持續數月.夜間盜汗,1月內多于5次.約1/3的病人體重減輕10%以上,這種體重減輕不能單純用發熱解釋,補充足夠的熱量也不能控制這種體重減輕.有的病人頭痛、抑郁或焦慮,有的出現感覺神經末梢病變,可能與病毒侵犯神經系統有關,有的可出現反應性精神紊亂.3/4的病人可出現脾腫大.③各種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癥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以下3個基本特點:①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②發生各種惡性腫瘤.③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癥,直至死亡.確診艾滋病不能光靠臨床表現,最重要的根據是檢查者的血液檢測是否為陽性結果,所以懷疑自身感染HIV后應當及時到當地的衛生檢疫部門做檢查,千萬不要自己亂下診斷.
2015-12-22 17: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