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溢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新生兒出生后幾周內常會有溢奶,一般表現為喂奶后的一種強烈的,無壓力的,非噴射性地從口邊流出少量奶汁.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響生長,嬰兒亦無其它不適或異常情況.新生兒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嬰兒成長,溢奶逐漸減少,約在6月至8月時可完全消失. 病理性嘔吐與生理性溢奶則不一樣,它是新生兒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引起新生兒嘔吐的疾病眾多,有一些是嚴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性,需要及時做手術治療.因此,要正確區別新生兒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嘔吐. 一般來說,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的病理性嘔吐情況較嚴重,次數頻繁,嘔吐量大,常呈噴射狀,嘔吐物中除進食的奶汁外,還會含有膽汁,或嘔吐物為糞樣液.如果嬰兒出生后唾液較多,初次進食,吞1,2口奶后即有嘔吐,嗆咳,青紫甚至窒息,多為食管閉鎖所致;出生后不排胎便或量少,1-2天后會出現腸梗阻癥狀:頻繁嘔吐,嘔吐物中含有膽汁或嘔吐物為糞樣液,腹脹明顯,腹壁發亮,有擴張靜脈,經直腸指檢或灌腸后排出大量大便,多為先天性巨結腸;出生后無癥狀,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2-3周后出現嘔吐,逐漸加重,直至每次喂奶后立即嘔吐或不久即嘔吐,常呈噴射狀,則多為先天性幽門肥厚狹窄.先天性畸形一般需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無效. 小兒內科性疾病所致的嘔吐常常發病癥狀明顯,嘔吐一般不甚嚴重或間歇性發作,如新生兒窒息所致的腦水腫和顱內出血除嘔吐癥狀外,常有呻吟,發紺,抽搐等癥狀;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常有發熱,流涕,鼻塞,咳嗽等癥狀;敗血癥和腦膜炎常有反應差,精神萎靡,拒食,不動,黃疸等癥狀;肺炎常有發熱,呼吸急促,口吐泡沫,發紺等癥狀.以上是對“溢奶在什么情況下屬于不正常”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3 04: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新生兒出世不久,哭著張口要吃奶,但吃完奶后幾分鐘就有1一2口乳水從口腔吐出或返流從口角邊上流出來,這在醫學上叫“溢奶”.俗稱“漾奶”.通常為生理正常現象,而不是病態.引起溢奶的原因與新生兒的消化道解剖生理特點有關;新生兒胃容量小,生后十余天每次才容納1一2兩奶,食管發育比較松弛,胃又呈水平位,胃和食道聯接的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較松弛,所以胃內容物如奶和水或奶塊易反流.而十二指腸和胃聯接的幽門發育卻比較好,極易痙攣,所以奶水不易進到十二指腸.表明胃的出口處緊而入口處松,所以,極易造成嬰兒溢奶.其次,喂養不當,奶前哭鬧,吸空奶瓶或喂奶時奶頭內未充滿奶汁,都可以造成大量吞氣而引起奶后溢奶.另外,奶后讓小兒立刻平臥或抱小孩來回搖晃,奶后洗澡或換尿布動作強硬,這些體位變動也容易造成溢奶.應盡量避免.如果溢奶嚴重就要區別生理性溢奶還是病理性嘔吐,生后2一3周溢奶越來越嚴重,食后幾十分鐘即嘔吐,就要想到幽門痙攣或先天性幽門狹窄.另外,還有發燒吐瀉時要考慮胃腸炎,腦膜炎,這些造成了病理性嘔吐.表現嘔吐頻繁,有時呈噴射性,嘔吐量多伴有奶塊,綠色膽汗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因此,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喂奶時最好將嬰兒抱起,使之躺在母親懷里,母親將食指和中指分開,輕輕壓住乳房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使用奶瓶時奶頭孔不要太大減少溢奶.另外,喂奶以后要輕輕抱起,使之伏在母親肩上,輕拍背部讓胃內氣體排出,然后輕輕放下,置右側臥位,頭部稍抬高,這樣也可以減少溢奶的發生.溢奶屬生理正常現象,隨著新生兒的日齡增長,溢奶逐漸好轉,到了三個月時明顯減輕,大約到生后6個月時便自然消失,不必用止吐藥治療
2015-12-23 00: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溢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新生兒出生后幾周內常會有溢奶,一般表現為喂奶后的一種強烈的,無壓力的,非噴射性地從口邊流出少量奶汁.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響生長,嬰兒亦無其它不適或異常情況.新生兒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嬰兒成長,溢奶逐漸減少,約在6月至8月時可完全消失.如果嘔吐嚴重或除了嘔吐癥狀外還有其它癥狀,則要考慮并非正常的生理性溢奶,而是病理性嘔吐,要及時去看醫生.預防措施:1.人工喂養,奶嘴的開孔大小要合適,奶嘴必須充滿乳汁.2.如果母親乳頭內陷,在孕期就應加以矯正.3.喂奶后應將小寶寶輕輕抱起,頭靠在母親肩上,輕拍寶寶背部,使胃內空氣得以排出.4.若溢奶是賁門松弛,閉鎖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應豎直抱起一二小時,再放到床上,頭部略抬高.隨著胃賁門部的肌肉發育完善,溢奶癥狀會逐漸減輕
2015-12-22 21: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新生兒出世不久,哭著張口要吃奶,但吃完奶后幾分鐘就有1一2口乳水從口腔吐出或返流從口角邊上流出來,這在醫學上叫“溢奶”.俗稱“漾奶”.通常為生理正常現象,而不是病態.引起溢奶的原因與新生兒的消化道解剖生理特點有關;新生兒胃容量小,生后十余天每次才容納1一2兩奶,食管發育比較松弛,胃又呈水平位,胃和食道聯接的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較松弛,所以胃內容物如奶和水或奶塊易反流.而十二指腸和胃聯接的幽門發育卻比較好,極易痙攣,所以奶水不易進到十二指腸.表明胃的出口處緊而入口處松,所以,極易造成嬰兒溢奶.其次,喂養不當,奶前哭鬧,吸空奶瓶或喂奶時奶頭內未充滿奶汁,都可以造成大量吞氣而引起奶后溢奶.另外,奶后讓小兒立刻平臥或抱小孩來回搖晃,奶后洗澡或換尿布動作強硬,這些體位變動也容易造成溢奶.應盡量避免.如果溢奶嚴重就要區別生理性溢奶還是病理性嘔吐,生后2一3周溢奶越來越嚴重,食后幾十分鐘即嘔吐,就要想到幽門痙攣或先天性幽門狹窄.另外,還有發燒吐瀉時要考慮胃腸炎,腦膜炎,這些造成了病理性嘔吐.表現嘔吐頻繁,有時呈噴射性,嘔吐量多伴有奶塊,綠色膽汗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因此,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生活護理:喂奶時最好將嬰兒抱起,使之躺在母親懷里,母親將食指和中指分開,輕輕壓住乳房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使用奶瓶時奶頭孔不要太大減少溢奶.另外,喂奶以后要輕輕抱起,使之伏在母親肩上,輕拍背部讓胃內氣體排出,然后輕輕放下,置右側臥位,頭部稍抬高,這樣也可以減少溢奶的發生.溢奶屬生理正常現象,隨著新生兒的日齡增長,溢奶逐漸好轉,到了三個月時明顯減輕,大約到生后6個月時便自然消失,不必用止吐藥治療
2015-12-22 15: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小孩溢奶大多是由于孩子在吃完奶后就躺下引起,但有極少數有器質性疼痛引起.看看是不是由于孩子在吃完奶后就躺下引起.如果不是請告訴我孩子溢出的奶有沒有味道啊?是吃完就吐還是多長時間后吐呢?有可能是賁門失馳癥.再給你分析.
2015-12-22 14: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