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腹瀉是嬰幼兒常見疾病,中醫治療方法多樣,包括中藥調理、推拿按摩、艾灸、穴位貼敷、飲食調理等。 1. 中藥調理:根據小兒的具體癥狀和體質,選用合適的中藥方劑。如藿香正氣散可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型腹瀉;參苓白術散適用于脾胃虛弱型腹瀉;保和丸用于傷食瀉。但用藥需遵循醫囑。 2. 推拿按摩:通過按摩小兒的腹部、手部穴位,如補脾經、清大腸、摩腹等,以調節脾胃功能,緩解腹瀉。 3. 艾灸:對神闕、中脘等穴位進行艾灸,能溫陽散寒,改善腹瀉癥狀。 4. 穴位貼敷:將中藥制成貼劑,貼敷于神闕、足三里等穴位,發揮藥物和穴位的雙重作用。 5. 飲食調理:母乳喂養的小兒,母親應注意飲食清淡;人工喂養的小兒,可適當減少奶量或稀釋奶粉。 中醫治療小兒腹瀉注重整體調理和個體差異,家長應帶孩子到正規的中醫醫療機構就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5-02-17 15: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小兒胃腸發育還不健全,脾氣虛弱,運化無力,可導致泄瀉;還會因久病而致泄瀉。表現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紅,脈細弱。治療應該健脾益氣、助運止瀉,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傷食泄瀉多見于嬰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可由于過食或輔食增添不當引起,證見瀉下糞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腹痛,瀉后痛減,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厚膩,脈滑。治療應該消食化滯、運脾止瀉,可用保和丸加減治療。
2015-12-22 15: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