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前房短易患青光眼,概率多大及注意事項
最近去醫院檢查眼睛,但醫生說你的眼睛結構前房短,容易得青光眼,這是什么意思,得青光眼概率有多大,我應該注意什么?懇請專家給我解釋一下。目前一般情況:容易疲勞輔助檢查:眼壓16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眼睛前房短意味著眼球內部的結構存在一定異常,增加了青光眼的發病風險。青光眼的發病概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遺傳、年齡、用眼習慣等。患者應注意定期檢查、改善用眼習慣、避免情緒波動、控制眼壓、預防眼部損傷等。 1. 定期檢查:建議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包括眼壓測量、視野檢查、視神經檢查等,以便早期發現青光眼的跡象。 2. 改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每隔一段時間遠眺放松眼睛。不要在昏暗環境中長時間用眼。 3. 避免情緒波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因為情緒波動可能導致眼壓升高。 4. 控制眼壓:可通過使用降眼壓藥物,如噻嗎洛爾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但需遵醫囑。 5. 預防眼部損傷:避免劇烈運動或碰撞,防止眼部受傷。 總之,眼睛前房短雖然增加了青光眼的患病風險,但通過注意上述事項,積極預防和監測,能有效降低青光眼的發生和發展。
2025-02-13 13: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眼球是一個直徑大約23mm的球狀體,是人觀察客觀事物的視覺器官.眼睛主要由屈光調節系統和視覺感受系統組成.眼睛就如同一部全自動照相機,由角膜,瞳孔,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和睫狀肌等組成的屈光系統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起聚焦成像的作用.眼內的視網膜和大腦的視覺皮質中樞等則相當于照相機的感光底片和電腦控制系統,能夠接收外界光信號并成像.
2015-12-19 14: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眼球的前房和后房充滿著一種稀薄的液體,即房水。房水在后房產生,通過瞳孔進入前房,然后經過外引流通道出眼。前房太淺就會影響到房水的流通,也就是導致青光眼的原因,具體幾率不好說,你的眼壓不是很高,應該沒有什么問題,至于眼疲勞的癥狀,你應該采用中醫治療,經常采用針灸或者中藥條理
2015-12-19 13: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方面是淚液的分泌量太多,除了精神受到刺激和異物等的反射刺激外,由于某些藥物的作用,如膽堿能藥物和抗膽堿酯酶劑等;或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眼瞼,結膜,虹膜等疾病;或三叉神經,面神經受到刺激,都會使眼淚的分泌過量,來不及蒸發或排泄,導致流淚不止.另一方面是眼淚的排泄系統出了故障,如淚小點位置異常,狹窄,閉鎖或缺如,淚小管至鼻淚管狹窄,堵塞,或淚道功能不全等,都可導致淚液無法下泄,造成經常流淚,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人,表現為迎風流淚,在寒冷氣候下癥狀加重,甚至不分春夏秋冬,室內室外經常流淚.所以如果出現流淚不止,還是應仔細診斷一下,找出問題之所在,好對癥治療.眼睛迎風流淚由于下眼瞼皮膚松弛,眨動眼睛時,輸匝肌無足夠力量壓迫淚囊,不能將眼淚送入鼻腔所致.不是由于淚道堵塞或淚點外翻的原因.眼睛迎風流淚可分為冷淚和熱淚兩種類型.1.冷淚:眼睛不發紅,經常流淚,迎風時更甚,眼淚清稀,如不治療,時間久了,會使眼睛昏暗,辨不清顏色.2.熱淚:眼睛紅腫疼痛,怕見光,眼淚黏濁,多與其他眼病并發.1.淚點外翻.下淚點離開眼球,眼淚不能流入下淚點,因此發生流淚癥狀.2.淚點狹窄或閉塞.因瞼緣炎,燒傷,其他外傷或睫毛進入淚小管引起.也有先天性的癥狀.3.淚小管狹窄或閉塞.多因砂眼感染后的瘢痕組織,結石或睫毛進入而發病.診斷時的典型癥狀:1.迎風流淚.單眼或雙眼,當氣溫下降或有冷風刺激時,眼淚很快流出,伴有發癢和眼睛發澀的感覺.2.經常流淚.眼睛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常常流淚,眼淚稀清,沒有痛感也不紅腫.
2015-12-19 11: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常常流淚,干澀,眼球微疼,重影,都是視覺疲勞的癥狀.如果還處于發育的年齡,這就是近視的前兆.成年后,眼球停止發育,近視一般不會出現和加深.注意休息,多做眼保健操可以緩解癥狀,經常參加戶外運動你會發現眼睛輕松下來的,用電腦時多主動眨眼以促進淚液分泌和淚膜完整,每近距離用眼超過半小時要抬頭望遠一會兒或者站起來走走.
2015-12-19 06: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