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麗麗 主任醫師
北京兒童醫院
三級甲等
眼科
-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眼部惡性腫瘤,治療方法多樣,包括手術、化療、局部治療等,還需考慮多種因素,如腫瘤情況、患兒狀況、家長意愿等。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8-08-27 21:21
1.腫瘤情況:腫瘤大小、位置、是否有種植等決定治療方式。
2.患兒狀況:年齡和健康狀況影響治療選擇和耐受性。
3.家長意愿:家長對治療風險和預后的接受程度很重要。
4.單雙眼患?。簡窝刍疾≈委熛鄬唵?,雙眼患病更復雜。
5.治療方法:眼球摘除、靜脈全身化療、激光光凝、鞏膜冷凝等。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需綜合考量,選擇最適合患兒的方案,建議在正規醫院診治。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手術治療(1)眼球摘除術:腫瘤充滿眼球,有向視神經、脈絡膜轉移的危險且無保留有用視力希望(RE4~5期),或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以眼球摘除為首選治療。手術操作應十分輕柔,以防腫瘤細胞進入血循環,切除視神經應盡量長一些,不少于10mm。眼球摘除后可植入活動性義眼。(2)眼眶內容摘除術:若腫瘤擴散到鞏膜或視神經,可行眼眶內容摘除術,術后應聯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5、光動力療法。6、免疫療法。
2015-12-18 10: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視網膜母細胞瘤病因(一)發病原因遺傳因素(40%)約40%的病例屬于遺傳型,是由患病或基因攜帶者父母遺傳所致,或正常父母生殖細胞突變所致,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這類患者發病早,約85%為雙眼發病,有多個病灶,易發生第2惡性腫瘤。約15%為單眼發病,其原因可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外顯不全。一般公認本病外顯率為90%左右。臨床上將雙眼視網膜母細胞瘤、有家族史的單眼視網膜母細胞瘤或多病灶的單眼視網膜母細胞瘤歸入遺傳型。染色體畸變(25%)少數遺傳型病例(約5%)有體細胞染色體畸變。主要表現為周圍血淋巴細胞中存在13號染色體長臂中間缺失。不同的病例缺失節段長短不同,但均累及13號染色體長臂1區4帶(13q14),經高分辨染色體顯帶確定最小的缺失節段為13q14.2。這類患者除視網膜母細胞瘤外,依其染色體缺失節段大小不同,常伴有輕重不等的全身異常。主要表現為智力低下和發育遲滯,還可出現小頭畸形、多指畸形及先天性心臟病。病毒感染(10%)病毒在人體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本病。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癥狀及病毒寄主和侵襲眼部組織器官導致炎癥損傷而引起的局部癥狀。細胞突變(20%)其發病系患者視網膜母細胞發生突變所致,不遺傳,發病較遲,多為單眼發病,單個病灶,不易發生第2惡性腫瘤。建議你去當地最專業權威的??漆t院檢查治療,因為那里的醫生都是對你的疾病非常了解,非常專業的。到哪里治療你可以少走彎路,一步到位的治療。
2015-12-18 01: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根據你說的情況,視網膜細胞瘤手術。建議: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眼睛的手術需要比較高的技術,應該到大醫院進行檢查,如果有新農合或者城鎮醫保的話可以享受報銷政策,具體費用可以到醫院進行咨詢。生存期與病人的心理素質、治療情況有關。術后可以配合服用抗腫瘤中成藥口服液,加快恢復元氣,促進傷口愈合和組織修復,減輕痛苦,鞏固加強手術成果.消除手術無法切除的微小病灶和殘余腫瘤細胞,預防控制復發轉移。
2015-12-17 20: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已摘除患眼(左眼),剛進行第一次化療.手術療法仍是目前較好的治療方法,術后病理檢查,如發現腫瘤已侵及視神經殘端者,應進行放療,如眶內容亦受累還應進行眶內容剜除術,術后放療加化療.生存期與病人的心理素質、治療情況有關。術后可以配合服用抗腫瘤中成藥口服液,加快恢復元氣,促進傷口愈合和組織修復,減輕痛苦,鞏固加強手術成果.消除手術無法切除的微小病灶和殘余腫瘤細胞,預防控制復發轉移。
2015-12-17 18: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種發生在眼球后部感光區,即視網膜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眼部腫瘤中高居首位?;颊咭詪胗變簽槎?,1~7歲兒童占85%,偶見于成人。性別差別不大。雙眼患者占25%~30%。此瘤為多中心起源,多從眼的后極部開始,沿視神經入腦是向眼外蔓延的最常見途徑,晚期常因顱內蔓延或全身血道轉移死亡。國外文獻報道治愈率高達90%以上,國內可能因早期發現有困難,治愈率不及國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