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胃腸道疾病在某些情況下是可能導致心力衰竭的,例如嚴重的胃腸道出血、長期營養不良、炎癥性腸病、胃腸道腫瘤以及慢性胃腸疾病引起的電解質紊亂等。 1. 嚴重胃腸道出血:大量出血可導致血容量急劇減少,心臟供血不足,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 2. 長期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的代謝和能量供應,心臟功能可能會逐漸減弱。 3. 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長期的炎癥反應可能累及心血管系統,影響心臟功能。 4. 胃腸道腫瘤:腫瘤消耗身體營養,晚期可能出現惡病質,心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5. 電解質紊亂:常見的如低鉀血癥、低鎂血癥等,會影響心肌的興奮性和傳導性,導致心律失常,進而引發心力衰竭。 總之,胃腸道疾病與心力衰竭存在一定的關聯。對于患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應密切關注身體狀況,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如有異常及時就醫。同時,要積極治療胃腸道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
2025-01-16 01: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胃腸道疾病不會引起心衰,最多也就是誘因,誘發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胃腸道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是一種原因,但常見的慢性胃炎一般不會誘發心衰。同時心衰病人因為胃腸道瘀血,常會出現胃脘不適。所以一定要診斷清楚是心衰引起的胃腸不適還是胃腸感染誘發心衰。前一種不用專門針對胃腸治療,后邊一種必須先控制好感染,心衰才會好。
2015-12-17 13: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