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 CT 超和 MRI 顯示病變,如何應對?
我已檢查CT超,MRI表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5/6椎間盤信號降低,膨大,頸髓大小,形態,信號無殊.C5,6椎體前下緣骨質增生.MRI診斷:1.C5/6椎間盤變性,膨出.2.C5,6椎體增生性改變.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5/6 椎間盤變性膨出,C5、6 椎體增生性改變,需從疾病認知、癥狀表現、治療方法、日常注意事項等方面綜合應對。 1. 疾病原理:頸椎長期勞損、不良姿勢等導致椎間盤退變、膨出,椎體增生。 2. 癥狀表現:可能有頸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頭暈等。 3. 治療方法:輕度可通過物理治療如牽引、按摩緩解;藥物治療如口服布洛芬止痛、甲鈷胺營養神經、頸復康顆粒改善循環;嚴重時可能需手術。 4. 日常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選擇合適枕頭,適度鍛煉頸部。 5. 定期復查:每半年或一年復查一次,觀察病情變化。 總之,對于頸椎的這些病變,要重視但不必恐慌,積極治療,注意保養,多數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2025-01-16 18: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的問題考慮可以進行保守治療看看,如應用頸復康顆粒,伸筋丹膠囊等對癥治療看看,實在不好的話就到專業的骨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2015-12-17 04:3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頸椎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頸椎位于頭顱與胸廓之間,頸椎間盤在承重的情況下要做頻繁的活動,容易受到過多的細微創傷和勞損而發病.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變性,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的纖維腫脹,變粗,繼而發生玻璃樣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后,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當受到頭顱的重力和頭胸間肌肉牽拉力的作用時,變性的椎間盤可以發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4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由于椎間盤的耐牽拉力變弱,當頸椎活動時,相鄰椎骨之間的穩定性減小而出現椎骨間不穩,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后方小關節,鉤椎關節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由于頸椎間盤向4周膨隆,可將其周圍組織(如前,后縱韌帶)及椎體骨膜掀起,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被掀起的韌帶組織之間形成間隙,稱韌帶間盤間隙,其中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生機化然后鈣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贅.椎體前后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定,更增加了受創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后縱韌帶和由于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于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就可能對脊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鉤椎關節的骨贅可從前向后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后,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例1.男50歲初診日期1997年06月16日.頸椎病2年,94年因頸部旁疼痛,曾治療不效,于95年5月12日經市級醫院診斷為頸椎病,X提示:C4-6前緣及后緣見唇樣增生,C5-6間隙狹窄,平時有高血壓病史5年,正常服藥.目前: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頭痛轉側困難,陰天加重,失眠,納一般,2便調,本型屬頸部頸椎病,取自擬方骨質靈加減調理2月余,頸部癥狀消失,睡眠改善,頭痛病未再發作,后隨訪,了解到患者情況一直很好.例2.劉亞坤男性58歲以4肢麻木,無力伴發涼半年,不能夠行走4個月入院.經檢查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核磁共振提示:頸脊髓(在頸5-6和6-7節段)分別受到來自前方的椎間盤突出和后方增厚的黃韌帶雙重壓迫,形成竄珠狀.例3.李海龍男58歲頸部疼痛10年,加重1年.患者1年前頸部疼痛加重,伴頭痛,頭暈,胸悶憋氣,雙上肢麻木,行走困難.于今日來我院門診就診,現患者頸部疼痛進一步加重,雙手握力減弱,前胸后背伴束帶感,雙下肢行走步態失穩,足底伴有踩棉感查體: 霍天曼氏征(右)(++)左(++)查:C4-7椎體兩側深壓痛(++),呈放射狀X線片及MRI顯示:C3-5椎體后關節錯位C3-7椎體前后緣增生C4-7椎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中藥治療40天痊愈至今.例4.劉宇男46歲因頸部不適1年余,行走不穩一年.病人1年半前出現頭暈,頸部轉動時明顯,聽力下降,耳鳴程持續性,頸部僵硬,陰天時明顯,記憶力減退頭腦不清醒,1年前出現行走不穩,雙下肢發抖,沉重,在外就診多家醫院無效,經網絡查詢來診,自發病以來小便尿不凈及尿頻感.入院時情況:C2右側后結節壓痛,雙側枕下凹壓痛,右側斜方肌壓痛,頸部肌肉僵硬,引頸試驗(+),雙側霍夫曼征(+),雙側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頸椎MRI:C3/4/5/6/7椎間盤突出,相應脊髓受壓變形,以C4/5/6壓迫為重.中藥口服配合熏洗治療40天痊愈.2007年9月8日回訪患者,自述頭暈及頸部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小便正常.例5.張慧芳女56歲因頸背部酸困痛伴右臂麻木,無力3年.枕部,整個頸背部,雙側肩胛骨區酸,困,痛,記憶力減退,時有惡心,胸悶,雙眼視物模糊,干澀疼痛,右臂麻木無力,1999年行頸椎CT檢查示:第2和第三頸椎間隙后緣略增寬,第三和第4,第4和第5,第5和第六頸椎間盤分別突出約0.23cm,0.20cm,0.29cm.結合患者病史,癥狀,體征和CT檢查結果,查體;頸背部幾雙側肩胛骨區酸,困,痛;右臂麻木,無力;記憶力減退;時有惡心,胸悶,心悸,雙眼視物模糊,干澀疼痛;頸部生理活動度受限;前屈15°,后伸20°,左側屈10°,右側屈10°,左側旋轉35°,右側旋轉35°;壓頸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神經根擠壓試驗(+).中藥口服配合熏洗治療40天痊愈.2007年6月8日回訪患者,自述無不適.例6馬景蘭女48歲主訴:因頸背部酸困痛伴右肩關節酸痛兩年.兩年前,患者因長期伏案工作(10小時/天)致枕部,整個頸背部,雙側肩胛骨脊柱緣酸,困,沉,頭頂部發沉,記憶力減退,時有惡心,心悸,胸悶,雙眼視物模糊,眼皮發緊,右肩關節痛.舌淡苔白,脈滑數.2003年行X線檢查示:頸椎棘突交錯,連線略右偏,第2和第三頸椎間隙后緣略增寬,第5和第六頸椎前緣增生,第三和第4,第4和第5,第5和第六頸椎椎間隙變窄.結合患者病史,癥狀,體征,查體和X線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頸椎病,肩周炎. 查體:頸背部酸,困,痛;肩胛骨脊柱緣酸,沉,困;有第2至第七胸椎棘突連線僵硬感;頭頂部發沉;右肩痛,外展,后伸受限;記憶力減退;時有惡心,心悸,胸悶,雙眼視物模糊,眼皮發緊;舌淡,苔白,脈滑數.頸功能活動:前屈15度,后伸20度,左側屈10度,右側屈10度,左側旋45度右側旋45度,壓頂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神經根擠壓試驗(+),頸牽引試驗(+),斜方肌疲勞試驗(+).軟組織檢查:上項線,項平面有腫脹樣病灶,喜按,有痛感;第一至第十胸椎棘突連線,橫突連線,關節突連線之間有條狀,結節樣病灶,喜按;第2至第七頸椎棘突連線,橫突連線,關節突連線之間,斜方肌上部有增厚,條索樣病灶,按之舒適酸沉,松手有輕松感. 治療:中藥口服熏洗治療一個月痊愈.
2015-12-17 04: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