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面部毛囊炎和面部痤瘡在發病原因、癥狀表現、好發部位、病情發展以及治療方法上存在差異。 1.發病原因:毛囊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痤瘡則與雄激素水平、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繁殖等有關。 2.癥狀表現:毛囊炎主要是毛囊紅腫、疼痛,頂端有膿頭;痤瘡常有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多種表現。 3.好發部位:毛囊炎可發生在任何有毛囊的部位;痤瘡常見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處。 4.病情發展:毛囊炎一般病程較短,炎癥消退后可恢復;痤瘡病情易反復,嚴重時可留下疤痕。 5.治療方法:毛囊炎輕度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痤瘡治療常使用阿達帕林凝膠、過氧化苯甲酰凝膠等,嚴重時需口服藥物如多西環素、異維 A 酸等。 總之,面部毛囊炎和痤瘡雖然有相似之處,但通過仔細觀察癥狀和了解病因等方面,還是能夠進行區分的。如果無法確定,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1-14 19: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祖國醫學對本病早有記載。生于項后發際部位者稱“發際瘡”;生于下頜部者稱“羊須瘡”、“須瘡”、“燕窩瘡”;發于眉間者稱“眉戀瘡”;發于臀部者稱“坐板瘡”等。中醫學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狀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瘡、發際瘡、羊胡子瘡、螻蛄癤、螻蛄患、蟮拱頭等。本病好發于頭部、項部、臀部、肛周或身體其他部位,且有復發傾向,常多處發生,性質頑固,遷延難愈。目前針對毛囊炎采用的療法是"微波新經絡療法"是根據毛囊炎的臨床類型和病變范圍,以消炎殺菌干燥為原則,抑殺化膿菌,快速止癢、防感染,專業用于毛囊炎的治療。可根據患者病程長短、既往治療情況,選擇具體治療措施。其獨特優勢更是獲得了全國皮膚病研究治療技術最新突破獎。
2015-12-15 04: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