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占娟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輸卵管造影術能夠檢查清楚子宮輸卵管的情況。在備孕期間也屬于比較常見的檢查。檢查一般選擇在月經干凈3~7天內。以免檢查損傷子宮內膜,而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的。術后半月不能同房,以免引起感染。不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消炎藥物預防感染。
2018-11-25 08:1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哮喘在治療傷勢比較棘手的,多因抵抗力差,外感風寒等因素誘發的在藥物治療上建議使用蘇子降氣丸或者止嗽定喘口服液進行治療較好,要多吃瓜果蔬菜補充維生素,不要挑食,偏食,更不要經常使用零食,多運動增加機體抵抗力
2015-12-14 09:0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根據孩子的這些癥狀初步分析哮喘是一種反復發作的過敏性疾病,每次發作患兒都痙不甚,家長也焦慮驚慌,其實,若能對哮喘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至少可以避免和減少哮喘的發作次數.首先家長應仔細查找引起哮喘發作的過敏原,并避免或清除這些過敏原,從而有效地預防哮喘發作. 如掃除房間中的塵螨,禁止在房間里,排除室內的異味,避免接觸花粉等.如果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哮喘,一定要明確是哪一種食物,然后合理地高速食譜,切忌盲目忌口,造成營養素缺乏,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其次,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飲食制度.保證有效的睡眠,不要過分疲勞,避免情緒緊張波動.運動性哮喘患兒應避免劇烈運動,但適宜的體育鍛練還是需要的,有利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第三,預防用藥.可適當地選用一些藥物,以預防哮喘發作.如在發作季節前1個月,霧化吸入色甘酸二鈉,可有效地減少哮喘發作.一旦發現患兒哮喘發作,應積極治療,緩解支氣管平肌痙攣,減輕支氣管粘膜水腫和減少粘分泌.常用藥物有支氣管擴張劑,腎上皮質激素等. 對疑有繼發細菌感染的,選用抗生素治療.對精神緊張,煩躁不安的適量服用鎮靜劑,要鼓勵患兒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要保證營養及水的供給等,研究還發現,心理因素與哮喘發作也有一定的關系,患兒不要因哮喘而背上思想包袱,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與醫生密切配合,堅持治療.
2015-12-14 03: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這個屬于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的情況,發作前有先兆癥狀如打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治療不及時就會有呼吸困難或者甚至導致哮喘持續狀態.是個很嚴重,也是很危險的一種疾病,治療一般首先檢查過敏原如果有明確的物質,確診后脫敏治療即可,另外對于急性的癥狀,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或者是舒喘靈氣霧劑,另外配合激素的應用,還需要積極控制炎癥
2015-12-14 00: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孩子的情況哮喘很難根治的,及時控制治療,增加抵抗力,盡量少感冒就可以了.可以檢查一下微量元素,看是否缺什么及時補充,同時經常有肺炎的話,可以注射疫苗的,也可以服用增加抵抗力的藥物轉移因子口服液.
2015-12-13 21: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哮喘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內因與外因,內因即體質因素,外因是環境因素.小兒哮喘與感冒,天氣變化,運動過度,勞累,某些食物及藥物,被動吸煙,油漆,油煙等有密切關系.此外,小動物的皮毛,室內塵螨,霉菌,蟑螂,花草,花粉等,也是某些哮喘兒童的誘發因素.其中感冒是引起兒童哮喘發作的最常見因素.兒童哮喘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因此對小兒哮喘的控制也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治療過程.兒童哮喘的治療原則主要是去除發病誘因,控制急性發作,預防哮喘復發.哮喘反復發作對患兒生長發育和生活,學習影響較大,應盡早進行預防.進入青春期后有一部分兒童哮喘可以完全緩解,甚至以后終生不再發作;但大部分兒童盡管青春期哮喘得到緩解,但成年后哮喘會再發;還有部分哮喘患兒即使到了青春期哮喘仍不緩解乃至持續終生. 避免接觸過敏原和找出誘發因素治療要詳細了解每次發病的誘發因素及發病細節,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消除病灶(如及時治療鼻竇炎,鼻息肉,扁桃體炎,齲齒等),避免過勞,淋雨,奔跑及精神情緒方面的刺激.應盡量避免接觸和及時處理已知過敏原,如接觸花粉,應用阿斯匹林等藥物,有條件可以改善環境或易地生活.
2015-12-13 20: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