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四肢麻木頭暈伴嘔吐,癔病是精神病嗎,如何治?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癔病是精神病的一種嗎?起來突然四肢麻木,不伸張,頭暈,伴有嘔吐。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第一次,才查出病因。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怎么才能治好病。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癔病屬于精神病的一種,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心理因素、遺傳因素、性格特點、神經生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心理因素:長期的精神壓力、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等,可能導致心理失衡,引發癔病。 2.遺傳因素:家族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3.性格特點:情緒不穩定、自我中心、暗示性強等性格的人較易患病。 4.神經生理因素:大腦神經遞質失衡,影響神經功能。 5.社會文化因素: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也可能促使發病。 治療方面: 1.心理治療:如催眠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幫助患者調整心態,改善心理狀態。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地西泮、氟西汀、舍曲林等,以緩解癥狀。 總之,對于癔病患者,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采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要積極配合治療,家屬也要給予關心和支持。
2025-01-14 19: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癔病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癔癥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癥藥物治療 1,癔病性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藥。 2,分離性障礙:根據不同的癥狀如情感爆發,情感麻木,鬼神附體,沖動等。 3,轉換性障礙:藥物作為暗示治療常可獲得明顯療效。物理治療 中藥、電針或針刺等治療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在治療時如能加以言語暗示,則效果更佳。痙攣發作、朦朧狀態、昏睡狀態、木僵狀態的病人,可針刺人中、合谷、內關穴位,均用較強刺激或通電加強刺激。對癱瘓、攣縮、呃逆、嘔吐等癥狀,以直流感應電興奮治療或針刺治療。對失音、耳聾癥等,也可用電刺激、電興奮治療。心理治療 ①解釋性心理治療:讓患者及其家屬知道,癔癥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種種疑慮,穩定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癔癥有正確的認識,并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引導患者認識病因及病因與治療的關系,應給予患者盡情疏泄的機會,給予適當的安慰或鼓勵。患者本身也應加強自我鍛煉,用理智的態度處理所面臨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②暗示治療:是消除癔癥癥狀,尤其是癔癥性軀體障礙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方面,治療環境要安靜,以消除環境對病人的各種不良影響。一切無關人員均要離開治療現場,避免由于家屬或周圍人的驚慌態度,或過分關注而使癥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另一方面,醫生在認真詳細地詢問病史以后,在接觸病人并做全面檢查的過程中,態度應熱情沉著、自信,要對治療充滿信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病人信任醫生。實踐證明,病人對醫生信任的程度往往是決定暗示治療成敗的關鍵。在言語暗示的同時,應針對癥狀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吸入氧氣,針刺,給予注射用水或維生素C針劑肌肉注射,靜脈推注鈣劑及電興奮治療。 ③催眠療法:利用催眠時大腦生理功能的改變,通過言語,施以暗示,從而達到消除癔癥癥狀的目的。精神治療 癔癥的精神癥狀,常在精神刺激后發病,呈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情感失調,患者的情感色彩濃厚、夸張、做作和易受暗示。意識障礙以朦朧狀態多見,意識活動局限于與情感體驗相關的內容上,給人一種向外表露或“盡情發泄”的印象。有的自覺十分委屈;有的驚恐惶惑;有的情感爆發,易激動,甚至大哭大笑,捶胸頓足,以頭撞墻,在地上打滾,手舞足蹈,撕毀衣物,亂唱亂罵等戲劇樣表現;有的昏睡;有的過度換氣;有的抽搐發作;有的用生動的表情,夸張的動作以博取旁觀者的注意和同情,越是在人多的場合,發作越厲害。因此,發作時應將患者置于安靜環境中,并應盡量減少陪人,以穩定患者的情緒,促使癥狀逐漸緩解。 精神治療是癔病的一種主要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進行治療時,病人的親屬、親友、鄰居及單位領導、同事能否積極配合,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癔病病人的親屬應注意聽取醫生的解釋和勸說,了解本病的性質及發生原因,知道這是一種大腦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要改善對病人的態度,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及工作,調整環境,去除精神刺激。癔癥發作時,親屬不要驚慌失措或過分關注。在癔癥的治療過程中,親屬應全面而客觀地向醫生介紹病史。在實施各種治療方案時,親屬應放心地離開治療現場,給治療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環境。否則,親屬的過分關注,緊張或驚慌情緒會影響到病人,很可能又成為一個不良暗示因素,使癥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經治療后,某些癥狀得到好轉時,親屬應配合醫生繼續鼓勵或暗示病人,使癥狀更好地緩解。同時親屬也應正確對待精神刺激,給病人講解本病的性質和轉歸,解除病人的緊張情緒,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同時對鞏固治療,避免反復發作有重大意義。
2015-12-14 15: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起來突然四肢麻木,不伸張,頭暈,伴有嘔吐。您好,癔病是可以歸為精神方面的疾病范圍的,保持愉快的心情,加強鍛煉,同時配合醫生的治療效果還是有的,不必過于擔心,祝您健康。
2015-12-14 14: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病情分析:你好,癔癥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癥患者,癔病是神經癥而非精神病,癔癥患者并無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松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癥的溫床。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志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第五,采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癥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癥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癥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第六,當癔癥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
2015-12-13 22: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