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歲胃竇癌患者術后黑尿原因及康復事項
尊敬的醫師:我父親六十八歲,患胃竇癌(介于早中期)于09年10月8日行大部切除手術,術后22天出院,但小便放幾日會顯黑色,兩月后回院檢查除肺部有點發炎外愈后良好,尿檢未見已常.現尊醫囑以白粥,瘦肉粥,鯽魚粥為主食.現食欲正常,精神狀態良好.請問黑尿是什么原因,應怎樣預防復發,有哪些藥品,食品,補品有利患者長期食用,平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有哪些中藥方劑(方中藥是易購藥)適合患者康復治療?另什么時候可吃干飯?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68 歲胃竇癌患者術后出現黑尿,可能是飲食、藥物、疾病、感染、代謝等因素所致。預防復發要從多方面入手,飲食、藥物、復查等都很重要。 1.飲食:患者應以清淡、易消化、營養均衡的食物為主,如新鮮蔬菜、水果、優質蛋白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2.藥物:可遵醫囑使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胸腺肽腸溶片、轉移因子口服液、匹多莫德分散片等。 3.疾病:某些泌尿系統疾病可能導致黑尿,需定期復查,排查相關疾病。 4.感染: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5.代謝:關注身體代謝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患者術后的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患者和家屬的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態,遵循醫囑,定期復查,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2025-01-13 15: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本人是醫療工作者,并非反對西醫西藥,只是西醫方面確實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是手術、放療、化療,切了再切,直到生命結束,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過。這篇新聞你可以看看“癌癥有望得到較好的控制紅豆杉”里面提到的中藥很珍貴,對癌細胞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延長生命、減輕痛苦、防止復發轉移,最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2015-12-13 11: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術后要及時服用中藥鞏固療效,藥力直達病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徹底清除肉眼看不到的殘余癌細胞,預防復發擴散,減輕癥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2015-12-13 07: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說的情況術后最好采用有效的傳統中藥紅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術、八月札、知母、片姜黃、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補骨脂、獨活、石菖蒲、仙鶴草、大薊、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當歸、土鱉蟲、青黛、肉桂、苦參、金精粉、葫蘆巴、白癬皮、赤芍、山豆根、遠志、澤瀉鞏固治療,康復的希望很大,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獨特療效的奇方秘方,許多患者治療后能夠長期存活,正確用藥的話可以控制轉移、減輕痛苦、穩定病情、延長生存期,甚至達到臨床治愈。希望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15-12-13 06: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胃竇癌手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要仔細觀察。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預防早期出血、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脈數及血壓下降2、病人取平臥位,6小時后如血壓平穩取半臥位,保持腹肌松弛,減輕疼痛,利于呼吸和循環。3、鼓勵病人深呼吸,協助病人徘痰,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4、術后每半小時測血壓、脈搏1次,至病情穩定。并觀察病人神志、體溫、呼吸等,防止發生休克。5、術后禁飲食,至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后,夾閉胃管試驗飲水,如無腹脹、腹痛,可拔除胃管,飲少量水。次日進少量流質飲食,每次50-80ml.第3日增至每次100-150ml,每日4-5次,若無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第4日半流質,不食牛奶等,注意少量多餐。6、禁食期注意補液,對有貧血及低蛋白血癥者應間斷輸血。7、行胃腸減壓,以減輕胃腸道壓力,減少胃內容物對吻合口的刺激,減輕胃內張力,預防吻合口水腫,促進吻合口愈合。正確連接減壓裝置:腹腔引流管接無菌負壓吸引器,排氣管接負壓吸引器時應打開活塞,以免形成腹腔死腔,致使引流液不易流出。嚴密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及量,并認真記錄。一般24小時引流液量在200ml左右,為血漿樣淺紅色滲出液。如手術當日在短時間內有鮮紅血樣液體流出,量在300~500ml左右,且脈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應考慮有出血傾向,及時報告醫生。有阻塞時或側孔吸住胃壁,及時糾正,以免影響減壓效果??捎蒙倭繙佧}水沖洗,必要時應重新放置。每2小時用N5沖洗胃管,每次不得超過20ml,并相應抽出。8、鼓勵病人早日下床活動。一般術后第1日可坐起,第2日可床邊活動,第3日可室內活動。早期活動可增加腸蠕動,促進消化功能早日恢復。9、病人飲食恢復正常之后,應盡量補充一些抗癌物質的攝入,如新鮮蔬菜等,也可以服用蟲草人參等物補充元氣,但是要注意癌癥患者不適宜服用整棵人參,人參容易上火而且成份比較復雜,最好是能服用里面專門的抗癌分子,如Rg,Rh等,其中尤以人參皂苷Rh2(護命素)的抗癌活性最強,在手術后服用既可以鎮痛消炎,促進傷口愈合,又能防止癌細胞的復發與轉移。
2015-12-13 03: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