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歲男性陰囊左側痛癢 7 天如何治療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22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最近幾天發現陰囊左側有點痛,不過不是很痛,有一點點,好像是睪丸有點痛,又好像不是,摸睪丸不痛,其他都正常,我的工作性質是一天8個小時以上都要坐在電腦前面,沒次起身后覺得下體很燙,最近陰囊還比較癢,白天沒有感覺,就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癢,是不是我身體太濕熱了,請問有什么藥物可以治療嗎,電視上說的”濕毒清“可以治療嗎。其他的沒有發現什么不良的問題,我還未婚。麻煩大夫解答下,謝謝!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7天病史:無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22 歲男性出現陰囊左側痛癢 7 天,可能是久坐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陰囊濕疹、精索靜脈曲張、附睪炎、睪丸炎等原因引起。 1. 久坐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長時間坐著會使陰囊部位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導致不適感。應定時起身活動,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2. 陰囊濕疹:與局部潮濕、過敏等有關。表現為陰囊皮膚瘙癢、紅斑等。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軟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3. 精索靜脈曲張:精索內靜脈回流障礙,可引起陰囊墜脹、疼痛。輕度可保守治療,如穿陰囊托帶褲;嚴重時需手術。 4. 附睪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除疼痛外,還可能有陰囊紅腫。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5. 睪丸炎:常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可有睪丸腫大、疼痛。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局部熱敷,以及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藥物,如阿昔洛韋、阿莫西林等。 建議患者先改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保持陰囊清潔干燥。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泌尿外科就診,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用藥需遵醫囑。
2025-01-13 13:3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考慮睪丸炎引起的,應該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建議,查查血常規,尿常規,睪丸B超。多喝水,明確診斷后進一步治療
2015-12-13 08: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華芳 主治醫師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
一級
中醫傷科
-
您好,常見原因:睪丸炎 睪丸位于陰囊內,左右各一,睪丸分泌男性激素,對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以及對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現起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睪丸不會發生疼痛,睪丸發生疼痛,說明睪丸患了病,需要及時檢查治療。以下睪丸炎是睪丸疼痛的常見原因。引起睪丸炎的原因非常多,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并發睪丸炎,出現睪丸疼痛、腫大;淋病是目前發病率最高的性傳播疾病,嚴重時可引起睪丸炎;慢性前列腺炎也可引起睪丸疼痛,表現為單側疼痛,多為鈍痛或牽拉痛,呈持續性,患者多為青壯年,老年人少見。 睪丸扭轉 睪丸扭轉是陰囊內常見急癥之一。自新生兒至70歲老人都可發生,65%發生于12~19歲,一般發病前幾小時有劇烈活動,或睪丸受過外力。睡眠或安靜時突然發生睪丸劇烈疼痛,這是此病首發的癥狀,也是其主要診斷依據之一,部分病人伴有惡心嘔吐、陰囊腫脹、觸痛明顯。一般認為,對睪丸扭轉6小時以內處理者,睪丸挽救率可達80%,24小時后處理者,其挽救率僅為20%,此時睪丸即使能夠保留,其患側睪丸功能往往受到損壞。 睪丸損傷 睪丸在陰囊內的活動性較大,且有堅韌的白膜保護,發生閉合性損傷的機會較小,睪丸損傷大多與遭受暴力、車禍等有關,受傷后睪丸劇烈疼痛伴惡心、嘔吐,甚至發生昏厥或休克,體檢時有睪丸腫脹、輪廓不清或陰囊淤血,壓痛明顯,B超和CT不但有助于本病的診斷,而且可明確睪丸損傷的部位和范圍。睪丸損傷的治療原則首先是鎮靜、止痛、抗休克,其次是判斷睪丸損傷程度,從而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睪丸缺血性疼痛 睪丸缺血性疼痛多見于老年人,疼痛較劇烈,活動時加重,休息時緩解,前列腺液鏡檢正常,常因為睪丸動脈硬化致動脈狹窄。睪丸動脈粥樣硬化往往是全身性血管病變的局部表現,多為單側病變,左側較右側多見。
2015-12-13 02: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導致睪丸不適的原因很多,如睪丸炎,附睪炎,前列腺炎,睪丸囊腫等,平時應注意多喝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議及時去正規男科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2015-12-12 23: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這個可能是手淫太多導致的睪丸炎或者附睪炎之類的疾病導致的你可以口服氧氟沙星片等藥物來治療幾天看看的,要禁止手淫的。
2015-12-12 21: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