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血紅蛋白增多癥是一種血液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等。治療方法包括放血治療、藥物治療、治療原發病、生活方式調整等。 1.放血治療:通過定期放血,減少體內紅細胞數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羥基脲、干擾素等,羥基脲能抑制細胞增殖,干擾素可調節免疫功能。 3.治療原發病:若是由慢性心肺疾病等導致的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4.生活方式調整: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多喝水,適量運動,避免吸煙和酗酒。 5.定期監測: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監測血紅蛋白水平,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血紅蛋白增多癥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遵循醫囑,同時注意自身的生活習慣,以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025-01-14 05:3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首先要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血紅蛋白增加.下面提供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治療辦法:目前尚無根治手段,大多采用綜合治療,其目的在于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容量及紅細胞容量盡快接近正常,以期獲病情緩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一,對癥治療皮膚瘙癢大多隨著骨髓增生被抑制后減輕或消失.頑固者可以試用抗組胺類藥物,如息斯敏,西咪替丁.有高尿酸血癥者,可用別嘌醇,如合并痛風性關節炎,可并用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對于血栓形成,不主張使用血小板抑制劑,如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因其并不能減少血栓形成,反而增多胃腸道出血機會.二,靜脈放血及紅細胞單采術靜脈放血可在較短時間內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癥狀減輕.每隔2~3天放血200ml~400ml,直至紅細胞數在6.0×1012/L以下.放血后維持療效1個月以上,本法簡便.較年輕患者如無血栓并發癥可單獨采用.但放血后有引起紅細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復放血又有加重缺鐵傾向,宜加注意.對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可能引起血栓并發癥,要謹慎,一次不宜超過200~300ml,間隔期可稍延長.采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治療性紅細胞單采術(therapeuticredcellapheresis),可迅速降低血細胞比容和血液粘度,改善臨床癥狀,單采一次即可使血紅蛋白降至正常范圍,如聯合化療,則可維持療效.但應補充與去除紅細胞等容積的同型血漿.本治療適用于伴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或妊娠的患者.三,化學治療1,羥基脲對PV有良好抑制作用,每日劑量為15~20mg/kg.如白細胞維持在(3.5~5.0)×109/L,可長期間歇應用.缺點是停藥后緩解時間短,治療過程中需頻繁監測血象.2,烷化劑通過抑制骨髓增殖起作用,有效率80%~85%.常用的有白消安(busulfan),環磷酰胺,左旋苯丁酸氮芥(留可然)及馬法蘭(美法侖,苯丙氨酸氮芥),治療作用較快,緩解期長,療效可持續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減少.用量和方法:開始劑量:環磷酰胺為100~150mg/d;白消安,美法侖及苯丁酸氮芥為4~6mg/d.緩解后停用4周后可給維持量,環磷酰胺為每日50mg,白消安為每日或隔日2mg.3,高三尖杉酯堿常用劑量2~4mg/d肌注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點滴,7~14天為一療程.可使紅細胞短期內明顯下降,甚至達正常水平.通常一療程療效可持續3~6個月,復發后再用仍有效.四,放射性核素治療32P的β射線損傷DNA和RNA,從而抑制血細胞生成,使細胞數降低,達到治療效果.五,干擾素α可抑制PV克隆的增殖,目前已用于臨床,劑量為300萬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療3個月后脾臟縮小,緩解率可達80%.本病如無嚴重并發癥,病程進展緩慢,病人可生存10~15年以上.不治療者平均生存期僅18個月,治療者中位數生存期為8~16年,主要死亡原因為血栓,栓塞及出血,部分病例晚期可轉變為白血病或發生骨髓纖維化,骨髓衰竭等.
2015-12-12 21: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