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切除術后放療出現腸胃不通怎么辦
你好。我開始時肚子脹,后背難受,大便有點少,吃點東西就覺得發脹。在大腸和小腸交接處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并做了一次化療,現在主要在做肋骨局部放療,放療了五次又出現了,肚子大便和氣都不通,不能進食,請問我怎么辦。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腫瘤切除術后放療期間出現肚子大便和氣不通、不能進食的情況,可能與放療副作用、腸道粘連、腫瘤復發、電解質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等有關。 1.放療副作用:放療可能損傷腸道黏膜,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可使用保護腸道黏膜的藥物,如谷氨酰胺腸溶膠囊。 2.腸道粘連:手術創傷可能導致腸道粘連,影響腸道通暢。必要時需再次手術松解粘連。 3.腫瘤復發:腫瘤復發可能阻塞腸道。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可能需要進一步化療或靶向治療。 4.電解質紊亂:鉀、鈉等電解質失衡會影響腸道蠕動。及時補充缺失的電解質,如氯化鉀、氯化鈉。 5.腸道菌群失調:菌群失調可影響腸道消化功能。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 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原因,并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于身體的恢復。
2025-01-10 03: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直腸癌轉移的地方非常多,可以發生骨轉移,這個時候主要是骨頭疼痛,特別是夜間痛為主;轉移至肝臟,早期可無癥狀,晚期可以出現肝功能損害;轉移至肺部,出現咳嗽咳血等癥狀,轉移至腦部,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腹腔內廣泛轉移,則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建議針對上述不適,行CT檢查排除轉移。
2015-12-12 06:3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早期僅見糞便隱血陽性,逐步為血便、痢疾樣膿血便,里急后重,有時呈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或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這些改變成為結腸癌的突出表現。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常有糜爛、壞死和繼發性感染,如發生在右側則會產生右腹部鈍痛,有時出現餐后腹痛。左側結腸癌常并發腸梗阻,時有腹部絞痛,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等。 腹部腫塊多見于右腹部,是右側結腸癌的表現之一,提示已到中晚期,腫塊表面可有結節感,一般可以推動,但到腫瘤晚期時則固定,合并感染時可有壓痛。結腸癌的患者可出現進行性貧血,低熱,進行性消瘦,惡液質,肝腫大、浮腫、黃疸和腹水等。但可以輔助治療藥物,含量為16%左右的人參精華提取物人參皂苷Rh2(護命素)也給一大部分的癌癥患者帶去福音,它在提高癌癥患者免疫力上具有獨特的優勢,既能抑制癌細胞、抗炎止痛,增加白細胞,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又能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期限。
2015-12-12 01: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結腸癌轉移癥狀主要是骨頭疼痛,特別是夜間痛為主;轉移至肝臟,早期可無癥狀,晚期可以出現肝功能損害;轉移至肺部,出現咳嗽咳血等癥狀,轉移至腦部,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腹腔內廣泛轉移,則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作為輔助治療藥物,含量為16%左右的人參精華提取物人參皂苷Rh2(護命素)也給一大部分的癌癥患者帶去福音,它在提高癌癥患者免疫力上具有獨特的優勢,既能抑制癌細胞、抗炎止痛,增加白細胞,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又能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期限。
2015-12-11 22: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在新發的結腸癌病例中,20%~25%存在肝轉移,而在經手術切除的結腸癌病例中,40%~50%最終會發生肝轉移。據國外文獻報道50%~60%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會發生肝轉移,術后復發的患者中發生轉移比例則高達70%。 結腸癌發生轉移應該采取積極態度進行治療,不過此時基本都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可以放化療或者輔助治療。如能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20%~40%,中位生存期延長至28~40個月。 人參皂苷Rh2作為輔助治療的中藥,能夠有效減輕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建議化療后配合使用,。它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有著不錯的效果,一方面能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還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縮小腫瘤細胞,能夠增加人體內白細胞的數量,抑制腫瘤的復發,可以說是一種幾乎無毒副作用的中藥,尤其是含量達到16.2%的人參皂苷Rh2膠囊產品,更利于人體吸收。適合您的情況。
2015-12-11 21: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