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8 個月寶寶嘴角出現疑似口瘡的小白點,可能是鵝口瘡、口腔潰瘍、口角炎等,也可能是奶漬殘留等。治療方法包括保持口腔清潔、調整飲食、使用藥物等。 1.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 2. 口腔潰瘍:可能因維生素缺乏等導致。局部可用西瓜霜噴劑、康復新液等。 3. 口角炎:多與營養不良、感染等有關。可涂抹金霉素軟膏。 4. 奶漬殘留:用干凈的濕紗布輕輕擦拭即可去除。 5. 其他可能:如果是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現,需密切觀察,必要時就醫。 總之,寶寶嘴角出現小白點,家長不要自行用藥,應先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和飲食均衡。
2025-01-09 23: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這是可以用點維生素C撒入口腔進行治療的,多喝水。
2015-12-11 09: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本病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口腔粘膜霉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其病因是嬰兒出生時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或奶頭、奶瓶消毒不徹底或營養不良,或長期濫用抗生素致口腔內菌群失調,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均易導致感染。 此病初起,口腔粘膜充血和發紅,并出現不易拭去的乳凝塊樣物,然后融合成片,可鋪滿整個口腔粘膜,故民間有“雪口瘡”之稱。輕者不痛,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重者可擴展到咽喉,可并發呼吸困難,甚或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故本病不能輕視之,應重視治療和處理,家庭護理有以下幾個要點: 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后,母親均應洗手、洗乳頭。人工喂養者,對用過的奶嘴、奶瓶,應先用4%的蘇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時現清洗,煮沸消毒后備用。 患兒的洗漱用具(臉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應單獨使用,用畢煮沸消毒15分鐘。 宜給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而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避免攝入過酸、過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時多喂水,以清潔口腔,防止感染。 注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有輕度發熱,煩躁不安,應去醫院;若發現口腔粘膜上有乳凝塊樣物,向咽部以下蔓延,亦應送醫院治療,以防止發生呼吸困難等嚴重并發癥。
2015-12-11 04: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可以使用制霉菌素片每次1/4粒溫水調開后給寶貝服用
2015-12-10 20: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口腔潰瘍多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建議抗病毒治療,多飲水,潰瘍面可以涂珍珠粉。
2015-12-10 19:5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口瘡? 口瘡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現淺表、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黃白色潰爛點,以灼熱疼痛反復發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瘡又名口瘍、口疳等。該病名首見于《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本病好發于唇、舌、頰、牙齦、硬腭等部位,可單發或多發,局部有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種發病率最高、比較頑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每于進食不慎,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時發作。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類。虛證常易復發,有的病史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西醫學所稱的復發性口瘡、特發性阿弗他性口炎、復發阿弗他性潰瘍,或復發性口腔潰瘍,與本病相似,故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