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非經期乳房痛有腫塊是何原因
媽媽經常和我說她每次來月經的時候總是感覺到乳房痛,摸起來還是有腫塊的樣子.最近不是月經期的時候也會聽到媽媽說乳房痛,我覺得媽媽可能乳腺有問題了,我一直勸她去醫院給醫生檢查一下,可是她就說她害怕做那么儀器的檢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媽媽非經期乳房痛且有腫塊,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等疾病引起,也可能與內分泌失調、不良情緒有關。 1.乳腺增生:是常見的良性乳腺疾病,多因內分泌激素失調導致。癥狀為乳房脹痛、腫塊,疼痛常與月經周期有關。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可服用逍遙丸、乳癖消等。 2.乳腺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乳房紅腫、疼痛、發熱。治療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 3.乳腺纖維腺瘤:多為無痛性腫塊,少數伴有疼痛。一般需手術切除。 4.乳腺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晚期可有乳房疼痛、腫塊、乳頭溢液等。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 5.內分泌失調:如雌激素水平過高,可導致乳房不適。需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規律作息。 6.不良情緒: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引起乳房疼痛。要注意心理調節,保持心情舒暢。 總之,乳房出現非經期疼痛和腫塊不可忽視,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乳腺超聲、乳腺鉬靶等,明確病因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1-09 10: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乳腺病是現代女性中發病極高的一種病,多發于中年女性。發現不及時還會癌變。成年女性每年要去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另外最好是母乳喂養,會降低患乳腺疾病的幾率。
2015-12-11 08: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乳腺癌的早期檢出主要下列幾種:①超聲檢查: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邊緣"毛刺"征、縱橫比大于1,癌的可能性最大。通過半定量法和彩色撲獲技術觀察癌腫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對鑒別良、惡性腫瘤有很大幫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對診斷乳癌有較高敏感性。 ②MRI檢查:采用順磁對比劑強化再行MIP重建對乳癌的顯示率為100%。MRS強烈提示乳癌組織內膽堿水平增高,水/脂肪比率明顯大于正常組織,是診斷乳癌重要標準。③CT檢查:薄層掃描能發現直徑0.2cm癌灶,乳癌增高的相關參數和MVD密切相關。較好顯示轉移淋巴結情況。④X線檢查:對乳癌鈣化灶的檢出最具優勢,X線數字攝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術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⑤紅外熱像圖:通過數字化定量系統對乳癌熱區溫度量化分析,標定病變中心與周圍組織溫差,判斷腫塊良、惡性。⑥微創影像:對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開展超聲引導活檢、3DCEPDU改善超聲呈像CT引導下活檢定性。不過乳腺癌轉移并不是無藥可醫,在輔助治療中,很多患者選擇了中藥人參精華提取物含量為16.2%的人參皂苷RH2(護命素)。人參皂苷Rh2能有效調節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對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預防復發轉移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適合腫瘤患者等重癥病人及年老體弱人群服用,對改善患者食欲和睡眠也很有幫助。
2015-12-11 05: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檢查方式:觸診是最方便、最直接也是最經濟的檢查方法。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通過觸診可以觸及乳腺腫塊,了解腫塊的大小、光滑程度、硬度、活動度等,獲得第一手資料。但是,有些腫塊較小、位置較深,靠手很難觸及,一些早期乳腺癌尚未形成腫塊,無法通過雙手進行判斷。定期體檢是發現早期乳腺癌的最好方法,女性朋友應該把發現早期乳腺癌作為乳腺體檢的重點.
2015-12-11 01:5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檢查方式:觸診是最方便、最直接也是最經濟的檢查方法。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通過觸診可以觸及乳腺腫塊,了解腫塊的大小、光滑程度、硬度、活動度等,獲得第一手資料。但是,有些腫塊較小、位置較深,靠手很難觸及,一些早期乳腺癌尚未形成腫塊,無法通過雙手進行判斷。定期體檢是發現早期乳腺癌的最好方法,
2015-12-11 00:2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