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血細胞檢驗結果是否正常,是否要打針
2008年12月6日血細胞檢驗結果問題白細胞計數(WBC)13.8淋巴細胞數目1.3中間細胞數目1.3中性粒細胞數目11.2淋巴細胞%(LY)9.5%中間細胞%MID9.3%中性粒細胞%(NE)81.2%血紅蛋白(HGB)184紅細胞計數(RBC)5.84紅細胞壓積(HCT)54.0%平均紅細胞體積(MCV)92.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31.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40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DW-cv)12.1%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41.0血小板數目(PLT)196平均血小板體積8.2血小板分布寬度15.9血小板壓積0.160%2008年12月8日血細胞檢驗結果問題白細胞計數(WBC)5.5淋巴細胞數目1.4中間細胞數目0.6中性粒細胞數目3.5淋巴細胞%(LY)24.8%中間細胞%MID11.9%中性粒細胞%(NE)63.3%血紅蛋白(HGB)163紅細胞計數(RBC)5.35紅細胞壓積(HCT)49.5%平均紅細胞體積(MCV)92.7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30.4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29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DW-cv)12.3%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41.0血小板數目(PLT)156平均血小板體積7.8血小板分布寬度15.8血小板壓積0.121%以上結果有問題嗎?醫生叫我還要去醫院打針你覺得我有必要嗎?謝謝1987年生男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兩次血細胞檢驗結果顯示部分指標有變化。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紅細胞相關指標等均需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打針應根據具體癥狀和醫生的綜合評估,包括感染情況、身體整體狀況等。 1. 白細胞計數:第一次白細胞計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第二次恢復正常,表明感染可能得到控制。 2. 血紅蛋白:第一次血紅蛋白較高,可能與血液濃縮等有關;第二次有所下降,在正常范圍內。 3. 紅細胞計數和相關指標:兩次紅細胞計數及相關指標基本正常,反映紅細胞的數量、大小和血紅蛋白含量大致正常。 4. 中間細胞和血小板:中間細胞和血小板的數目及相關比例在正常波動范圍內。 5. 綜合判斷:醫生建議打針可能考慮到潛在的感染未完全清除,或者存在其他未在檢驗結果中體現的癥狀。 總體來說,這兩次的血細胞檢驗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純依據這些結果決定治療方案。應聽從醫生建議,進一步評估身體狀況,以確定是否需要打針治療。
2025-01-09 13: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前一次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后者已經恢復了.還是需要打針的,鞏固一下,別反復.
2015-12-11 04: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化驗單結果基本沒有什么問題的不要擔心的.
2015-12-11 01: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