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右下肢比左下肢長約 2 厘米,病因及治療措施?
歲醫生您好,我家孩子右下肢比左下肢長約2-3厘米,身體健康,無不良反應,發現約1年,之前沒有,或癥狀輕未被發現,請問:有可能有哪些因素造成這種結果(可能病因),?有哪些治療措施?多謝!病史:無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無輔助檢查:X線查右脛骨比左脛骨長1.3厘米第一次問題補充:(2008-4-2111:05:02)患者年齡:歲醫生您好,我家孩子右下肢比左下肢長約2厘米,身體健康,無不良反應,發現約1年,之前沒有,或癥狀輕未被發現,1歲多會走路,沒有出現過下肢病史,下肢也沒有受過傷。請問:有可能有哪些因素造成這種結果(可能病因)?可能有哪些治療措施?多謝!目前一般情況:目前走路還看不出明顯不正常。病史:無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在蕪湖弋磯山醫院和南京兒童醫院看過,沒發現器質性病變,不知道病因,建議手術延長治療。輔助檢查:髖關節和小腿骨X線片。其它:我希望能有更安全合適的治療辦法,正求醫。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右下肢比左下肢長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生長發育不平衡、骨骼疾病、神經肌肉問題、姿勢習慣、內分泌異常等。治療措施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1. 生長發育不平衡:在生長過程中,下肢骨骼的生長速度可能不一致。這可能與遺傳、營養、運動等因素有關。 2. 骨骼疾病: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骨軟骨瘤等,影響下肢骨骼的正常發育和生長。 3. 神經肌肉問題:某些神經肌肉疾病可能導致肌肉力量不均衡,影響下肢的生長。 4. 姿勢習慣:長期不正確的站姿、坐姿或行走姿勢,可能使一側下肢受力更多,影響生長。 5. 內分泌異常: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等分泌異常,可能影響骨骼生長。 總之,孩子下肢長度差異需要綜合評估,明確病因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差異不明顯且不影響功能,可先觀察隨訪;若差異較大或影響行走,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2025-01-09 22:0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缺鈣引起的骨頭生長畸形,補鈣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的話,做手術吧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缺鈣引起的骨頭生長畸形,補鈣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的話,做手術吧
2015-12-10 01: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您的寶寶在生產過程中導致了一側股骨的骨折,現在感覺比健側稍短。擔心孩子以后的生長發育。這個完全不要擔心,新生兒股骨骨折,兩周即可長好,至于縮短和彎曲,100%可以在生長發育過程之中自行調節,恢復正常。你放心好了。僅供參考,祝您健康如意!
2015-12-10 00: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醫學上可以實現人工全髖關節置換雙下肢不等長的手術處理,在臨床實踐中,患肢短縮并不少見,如陳舊性股骨頸骨質,股骨頸骨折不愈合,扁平髖,髖關節骨關節炎合并半脫位等.因此,應盡量恢復雙下肢等長.隨著全髖置換手術的開展和不斷積累經驗,手術的標準化,規范化和量化已成為一種共識.要達到雙下肢等長,應量化延長,即在術前測量下肢短縮的長度,術中脫位前測量大粗隆與髖臼上方兩標志點的長度,安裝假體模件后再測量此長度,即可知延長的長度是否符合要求.多數短縮在3cm內的患肢,常可恢復雙側等長或接近等長.對長度超過4cm以上者,需要考慮延長對神經血管的損傷,不必過分追求雙側等長,遺留的短縮可通過穿鞋墊高來解決.祝您身體健康!
2015-12-09 20: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必須注意全面的檢查看.是否存在髖關節脫位的情況.注意必要檢查看.
2015-12-09 13: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髖關節異常能否得到有效治療? -
Q: 雙髖關節大面積異位骨化應如何應對? -
Q: 請問髖關節置換手術相關情況如何 -
Q: 髖關節的位置在哪里? -
Q: 四歲孩子髖關節有點脫位怎樣護理 -
Q: 四歲孩子髖關節有點脫位如何護理 -
Q: 髖關節復位 2 個月能否活動 -
Q: 右髖關節走一會就疼是什么原因? -
Q: 骨髓水腫髖關節積液有何癥狀 -
Q: 雙髖關節發育不良應如何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