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7 - 23 歲男性乳房發育過大,可能由激素失衡、肥胖、藥物影響、肝臟疾病、飲食不當等因素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法改善。 1. 激素失衡:體內雌激素過多或雄激素相對不足可導致。需就醫檢查激素水平,必要時使用藥物調節激素平衡,如他莫昔芬、來曲唑等。 2. 肥胖:脂肪堆積使乳房顯得較大。應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 3.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降壓藥等可能引發。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4. 肝臟疾病:影響激素代謝。積極治療肝臟疾病,改善肝功能。 5. 飲食不當:過多攝入高熱量、高脂肪、含雌激素的食物。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含激素食物。 總之,17 - 23 歲男性乳房發育過大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多數情況下,通過綜合治療可有效改善。
2024-12-15 21: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病理類型:生理性,藥源性的,則不必過于緊張,能自行消退或于停藥后消退;病理性的,則應認真尋找原因并針對病因及時予以治療. 青春期乳房發育癥:男性乳房發育癥,由于病因復雜,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青春期的原發性乳房發育癥患者,多有自愈傾向,不能恢復正常者手術. 繼發性的男性乳房發育:成人及老年人的原發性患者,多不易自愈,應積極治療.繼發性的男性乳房發育,因其常為其他疾病的伴發癥;因此,針對病因治療是一項重要措施治療:生理性男性乳房發育多系暫時性,一般多逐漸自行消退,不須治療.病理性男性乳房發育癥,癥狀明顯者,以及影響外觀者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如睪丸腫瘤,某種特殊肺癌,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炎等,應針對病因予以治療.對于因外源性雌激素或藥物引起的男性乳房發育者,應停用有關藥物. 2,藥物治療:主要采用激素對抗治療,常應用的藥物為:三苯氧胺,甲基睪丸素等,一般可使部分病人疼痛緩解,腫塊消退. 3,手術治療:男子乳房肥大,在較早時即給予積極有效地治療,尚可恢復正常,而時間較久,乳腺組織增生較嚴重時則為不可逆的變化,需行手術治療.對于腫塊疼痛明顯,藥物治療無效,或乳房肥大明顯影響外觀者,也采用手術治療.但一般應保留乳頭.若腫塊較小,或乳房發育雖然較大,但無皮膚松弛下垂者可眼乳暈作弧形切口,切除肥大的乳腺組織.乳房明顯肥大,乳房皮膚松弛下垂者,可切除乳暈及周圍的增生組織及松弛的皮膚,乳頭,乳暈帶蒂皮瓣移位整復. 中醫從宏觀整體角度采取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病機全面調整人體機能,本病以肝腎陰虛失養,氣血不暢,以及氣滯,痰凝,血瘀阻滯經絡為主要病機,故主要治療則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結為主;虛證滋補肝腎;兼血瘀者活血通絡.常用的舒肝理氣藥有柴胡,香附,川楝子;和胃化痰藥有茯苓,陳皮,半夏;軟堅散結藥有貝母,蒲公英;補益肝腎藥有枸杞等;活血藥有王不留行等.成方中用于氣滯痰凝證的有清肝解瘀湯,逍遙散等;用于肝腎陰虛證的有一貫煎,六味地黃等;用于氣滯血瘀證的有丹七片,烏金丸等;用于陰虛痰凝證的有右歸飲,二仙湯等.此外,尚可采用外敷膏劑,耳針及體針療法. 本病預后良好,輕者可自愈,較重者服藥后可治愈,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手術后可痊愈.
2015-12-08 10: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男性乳房發育跟體內雌激素有關,屬于內分泌疾病.其他還與你是否肥胖有關肥胖建議減肥,其他建議到醫院檢查確診用藥,手術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單單吃藥對繼續增大作用大要逆轉減小可能作用不大啊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2015-12-08 06: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可以用激素治療的可以用雄性激素治療,但是這個用藥要醫生的指導才能使用祝你身體健康
2015-12-08 05:4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的情況考慮是雌激素分泌過度引起的如果不想手術,那么就激素治療,用雄性激素可以很好的治療這個疾病,建議你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祝你身體健康,早日康復
2015-12-08 01: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