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的癥狀有哪些及原因是什么
你好,我想了解一下傷寒的癥狀和咨詢一傷寒的癥狀,為什么這樣,傷寒的癥狀誰可以告訴我呢,傷寒的癥狀有人知道為什么嗎?應該注意什么啊,求教啊,謝謝哦,。。。希望得到幫助。。。。。。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癥狀多樣,包括持續發熱、相對緩脈、全身中毒癥狀與消化道癥狀、玫瑰疹、肝脾腫大等。其發病原因主要與傷寒桿菌感染、個人免疫力、傳播途徑、生活環境和衛生習慣等有關。 1. 持續發熱:體溫呈階梯形上升,可在數天內達到 39 - 40℃,且持續高熱 10 - 14 天。 2. 相對緩脈:脈搏的增加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 3. 全身中毒癥狀:表現為乏力、頭痛、肌肉酸痛等。 4. 消化道癥狀: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或腹瀉等。 5. 玫瑰疹:在胸腹部出現淡紅色小斑丘疹。 6. 肝脾腫大:可在體檢時觸及。 傷寒癥狀較為典型,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血常規、細菌培養等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如使用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等藥物。同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024-12-12 21: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傷寒有腹瀉,腹痛,間歇性發熱,等癥狀,建議結合臨床醫生診斷。
2015-12-05 16: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傷寒(typhoid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持續菌血癥,網狀內皮系統受累,回腸遠端微小膿腫及潰瘍形成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腹部不適,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對緩脈.本病又稱為腸熱病(entericfever)但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系病原經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并非腸道局部病變所引起.
2015-12-05 14: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傷寒的癥狀傷寒的癥狀有哪些:傷寒患者會出現發燒的情況,人體一直發熱,而且的話,胃口也會變差,感覺食欲不振,還有可能出現頭痛的情況,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皮疹以及咳嗽等情況。怎么預防傷寒傷寒的癥狀有哪些傷寒的癥狀改變飲食習慣:要預防傷寒,在吃方面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在夏天,不要吃過生的食物,比如一些海產品,毛蚶、醉蝦等等,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安全!要吃的話,也一定要泡的熟一些!怎么預防傷寒傷寒的癥狀有哪些飯前記得洗手:傷寒的癥狀衛生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吃飯之前記得一定要洗手,還有就是上完廁所之后也記得要洗手,避免細菌帶入口中。怎么預防傷寒傷寒的癥狀有哪些傷寒的癥狀不喝不干凈的水源:飲水也要注意,不要隨隨便便的喝沒有處理過的生水(自來水)最好把水煮沸再喝,另外,平時在吃的餐具,最好也定期進行消毒,這樣更加保險。怎么預防傷寒傷寒的癥狀有哪些5傷寒的癥狀及時看醫生:當然了,如果你已經有發現自己食欲不振,頭痛頭暈,甚至有發燒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時候,那么一定要記得及時去看醫生,不然會耽誤病情,后果更加的嚴重的。
2015-12-05 14:3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持續性高熱、全身中毒癥狀、肝脾腫大、白細胞減少、相對緩脈(脈搏與體溫不成比例)、皮膚玫瑰疹。可有腸出血,腸穿孔等并發癥。小兒傷寒一般較成人輕,病死率不高,但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容易誤診。流行病學:傳染源是傷寒患者和帶菌者,病菌由糞便向外排出,通過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傳染,蒼蠅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全年均可發病,但多見于夏、秋季節,每年的7~10月,是傷寒的高發季節,與夏秋節人們喜食生冷食物和蒼蠅活動頻繁有關。發病以學齡兒童多見。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為7~14天。多數起病緩慢,體溫逐漸上升,至5~7上升至39~40℃,且持續不退,除發熱外,病兒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表情淡漠、頭痛、全身不適、腹脹、便秘或腹瀉、肝脾腫大,相對緩脈,即脈搏跳動與體溫上升不相稱。在腹部和胸部可見淡紅色皮疹,稱為玫瑰疹,但少見。約半數患兒有咳嗽,咽部充血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在病程的第一周末,特異的化驗“肥達氏反應”開始轉為陽性,有利于診斷的確立。小兒傷寒的特點是年齡越小癥狀越不典型,表現起病急,熱型不規則,胃腸道癥狀明顯,無相對緩脈,肝脾腫大明顯,容易并發支氣管炎,病情也相對較輕。合并腸出血和腸穿孔也較少。并發癥:在發病的2~3周,可合并腸出血和腸穿孔,所以飲食不宜過多,應吃無渣食物。但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作用,此類并發癥已少見。治療與護理:抗生素治療,現在多使用第三代頭孢霉素和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護理方面:患兒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病兒的消耗,熱退以后適當逐漸增加活動量。飲食以營養豐富、少渣易消化的低脂肪食物為宜,如豆漿、牛奶、肉湯、蛋湯、米粥、軟面條、豆制品,忌食生硬食物,以預防并發腸穿孔或腸出血。高熱時用物理降溫,頭部冷敷、枕冰袋,不宜大量使用退熱劑,以免大量出汗引起患兒虛脫。注意口腔及皮膚的清潔,可用溫水擦洗皮膚,用淡鹽水漱口。預防:一、控制傳染源,病人應早期診斷,及時隔離治療以減少傳播。二、切斷傳染途徑,是降低發病率的關鍵性措施。應切實抓好糞便管理、水源管理、飲食衛生管理及消滅蒼蠅、蟑螂等工作,廣泛開展衛生宣教,養成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的良好習慣。三、保護易感人群,在流行地區應進行預防接種。
2015-12-05 08: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